周珊
按照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去營造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如何去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熱情,給學生以勇于思考、質疑、提問、創新的勇氣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對學生的微笑、鼓勵和信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大法寶。
一、用微笑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校園里,在課堂上,教師用微笑去拯救問題學生,把他們拉上正常軌道上來的例子也層出不窮。微笑是興奮劑,它能使情緒低落、無心學習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學習中;微笑是一種寬容,使課堂上調皮搗蛋、惡作劇不斷的學生恢復了平靜;微笑是一種鼓勵,使膽小的學生課堂上勇于發言、大膽提問。學生最歡迎教師的微笑教學。課堂上教師的微笑是陽光,她可以照亮整個教室,使教室充滿歡樂;課堂上教師的微笑是春風,她可以使整個教室充滿勃勃生機;課堂上教師的微笑是雨露,她時刻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使學生能夠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與幸福。一個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師才能夠用微笑來面對自己的學生。同樣,教師如果發自內心地愛每一個學生,那他也一定會對每一個學生給予自然、親切的微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對學生的愛。”筆者認為,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把對學生愛的情感化作具體的行動之一就是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個學生。教師的微笑是一種美好的情感,她輸出的是積極、樂觀的情緒,傳遞的是友好、愉快的信息,體現出教師對學生充滿信心和美好的希望。教師的微笑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的體現,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愛,也影響著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師帶著自然、和藹、親切的微笑上課,就能使學生的心里產生安全感和自由感,就能創造和諧舒暢、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的心靈得到放松,思維變得更活躍更開放,為實踐活動和創新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用鼓勵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賦予學生獲知的勇氣
學習是一項復雜的勞動,一個學生學習的好與壞,在課堂上表現的優與劣,乃至出現錯誤等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況且由于學生之間差異性等方面的原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是不盡相同的,甚至會大相徑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最佳的學習狀態,都有充足的勇氣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讓學生敢于大膽地質疑、大膽地辯論、大膽地探究、大膽地創新?教師的鼓勵是不可缺少的。對學生的鼓勵的語言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法寶。教師在學生心中是神圣的,其所具有的信任度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激勵了學生一生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教師的鼓勵就是給學生勇氣,給學生信心,就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當然,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不僅是在有聲的語言上,教師無聲的語言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如教師點頭的贊許,充滿期待的目光,親切自然的微笑,高高豎起的大拇指等等,都是對學生的鼓勵。其實,恰當地對學生批評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我們要防止對鼓勵理解的誤區,認為只有正面的肯定的語言才是鼓勵。只要是對學生的積極的引導,教師的批評也是對學生的鼓勵。這里既要看教師的出發點、采取的手段,也要看在學生心理所產生的作用效果。當學生不會答題或答題不暢、答題有誤時,教師的鼓勵會加速學生大腦的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自卑感時教師的鼓勵能給學生自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信心時教師的鼓勵能給學生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時教師的鼓勵能給學生斗志,激勵學生產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勇往直前地完成獲知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進步或取得好的成績時教師的鼓勵能給學生繼續前進的動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離不開教師的鼓勵,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也不能沒有對學生的鼓勵。教師的鼓勵會使學生情緒激昂,精神振奮,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教師熱情鼓勵下,會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樂學”,達到最佳學習狀態。
三、用信任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信任就是不懷疑,就是相信別人的能力,給別人傳達一種積極的期望。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一次同幾位教育專家走進某所學校的一間教室,隨意地指著幾名學生對他們的教師說:“這些學生在學業上很有潛力,將來有望成材。”聽了專家的話后,教師在教學中對這幾位學生都傾注了超乎尋常的關心與愛護,同時被點到名字的學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對自己充滿信心。過了一段時間,羅森塔爾與專家來校對這幾名學生的學績做了測定后發現:他們當中,原來學習較差的,此時已有了長足進步;原來學習較好的,成績則更好。由此可見,羅森塔爾巧妙地利用了學生對教育專家的信任,有效地傳遞了專家對學生的信任:“你們是有能力學的最好的,將來是有發展的。”是專家的信任和期望改變了學生,使學生具有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在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其實就是期待者,我們總期待自己的學生不斷進步、品學兼優;而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從他們入學那天起,就已被定位于被期待者的地位。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充滿信任,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的潛能,學生就能放開自己的思維大膽地思考,大膽地實踐和創新。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呢?一方面,教師要向每位學生傳遞信任信號,可以是一句話、一個目光、一個微笑、一個手勢,教師要讓每一層次的學生、每一位學生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發揮出最大的潛力。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課堂上學生能做的事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能自學的讓學生自學,學生能獨立思考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能討論完成的讓學生自己討論完成,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自己講,學生能操作的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信任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懷疑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人們通常用這樣的語言來形象地說明羅森塔爾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足夠的信任。
總之,把微笑、鼓勵、信任帶進課堂,是新的課程改革向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需要。微笑、鼓勵、信任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帶給學生安全、自由、勇敢的心理環境,能促進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和創新的良好學習品質。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全新課堂,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從把微笑帶給學生做起,把鼓勵帶給學生做起,把信任帶給學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