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玉
摘 要:數學是一門生活性學科,數學與社會、生活和科學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尤為重要,已經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目標。主要分析了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培養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意識;能力
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意識與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面對實際問題主動采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2)面對新的數學問題可以主動尋找知識背景,探索知識的應用價值;(3)認識到實際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呢?
一、利用生活構建數學概念和數量關系
小學數學教學包含著概念、計算、幾何問題和應用題,在這其中的概念和數量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的產生、數量關系的由來等都是生活中廣泛運用的知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堂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現實的、熟悉的生活信息和場景,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數學概念和計算法則,明確數學公式和數量關系,進而感知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在學習“倍數與因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倍數與因數的關系,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爸爸、兒子、爺爺的關系進行比喻,學生很容易理解這一關系。
二、利用生活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應用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真正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愛的春游一事來設置應用問題,某一個景點的門票是20元一張,如果團體票一次性買10張可以優惠10%,如果一次性買20張可以優惠20%,全班有48人參觀,問如何買票較劃算。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結合數學信息讓學生感受數學應用過程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渠道去收集各種數學信息,通過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例如,在學習折現統計圖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折線統計圖在股市上的運用,引導學生看某一只股票股價及成交量的走勢圖分析一些信息,通過收集數學信息,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過程,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參考文獻:
[1]日瑞平.淺談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考試與評價,2013(9).
[2]程良軍.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團.小學教學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