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峰
摘 要: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必須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這就要求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總結,明確新課程的指導思想,轉變理念,嘗試和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整體效率。淺談了對于運用“學案導學”、班內分層教學和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關鍵詞:學案導學;班內分層教學;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有別于其他課堂,有著自己獨特的課堂魅力。通過計算機可以制作出各種各類的作品,有聲有色的Flash動畫,讓人驚訝的VB編程,屬于自己的個人網站制作等。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創新,是時代賦予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的使命和職責。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我在實踐教學中又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通過教師制訂學案指導學生參與學習
這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出一套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學案。以學案為載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此時教師作為指導者進行相應的輔導和點撥,整個教學流程都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種以學案進行導學的方式將課堂的知識點進行了系統化,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學案的制訂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教學的重難點在哪里,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參考的資料有哪些,本課學完后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等。如,在《創建網站制作首頁》一課中我制訂的學習目標是:建立站點,設計制作一個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專題網站首頁。重點是學會創建一個站點,明確站點創建的目的和意義;難點是在首頁設計制作工程中的一些素材的導入技巧。可以借鑒的素材在教學光盤第3章課例素材中可以找到,要學會用DW制作一個網站首頁。然后學案中需要以設問的方式體現課堂的遞進和層次關系。比如,在講到《動畫基礎知識》這課中,我設計的問題分別是觀察動畫,思考動畫形成的原理是什么?每秒至少播放多少幅靜止的圖片才能形成動作連續的動畫?動畫是如何分類的?如何獲取計算機動畫?通過這種問題的設定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同時也條理清晰地展示了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
2.課堂上如何用學案進行教學,我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課前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查找和實踐操作。(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針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疑點,以組內合作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3)將小組解決不了的或者是還存在質疑的環節,提交給教師。教師進行集中解答和釋疑。(4)課堂練習內容,我一般都不以紙質稿的形式提前呈現在學案上,而是根據小組反饋的情況,針對存在問題多的環節,當堂出示練習題。
二、班內小組合作教學
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和對這門課的興趣程度各有不同,在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接受能力也各有差異,如何促進整體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班級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
1.在每個學期初,我都會對班級的整體情況進行問卷調查,主要是要了解學生對這門課是否感興趣和對哪些制作技巧感興趣。我會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在軟件運用過程中,遇到困難了,你會如何對待?A.迎難而上;B.看難易度而定;C.直接放棄;你喜歡學習哪方面軟件的制作?A.小報編輯;B.Flash動畫制作;C.VB編程;D.都不感興趣。結合上述問卷調查將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層,A層:有學習的積極性,勇于探索;B層:有一定的興趣,但缺乏自信;C層:毫無興趣可言,教師根據問卷調查的情況合理安排好教學內容,對于A層的學生要布置拓展類的操作題,對于B層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激勵,對于C層的學生要進行情感上的多交流,多溝通,學生認可你這個老師了,也一般都會認可這個課堂。
2.以自由組隊的方式進行小組分組。之所以考慮以自由組隊的方式進行,為的就是能讓學生間更融洽,更有默契。首先讓自愿擔任組長的學生站起來,作為“主機”。然后將班級的其余學生分別賦予“鼠標”“鍵盤”“顯示器”“音箱”的角色。讓這些學生自由選擇加入哪臺“主機”的行列。通過這種游戲方式進行小組劃分。
3.要明確組內成員的職責。起初我在課堂開展小組化學習之初,忽略了分工。結果出現了在小組內部,所有的事情都由組長一人完成。影響了小組的凝聚力,也讓小組合成變成了形式主義了。后來我明確了,每個組內都要配有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紀律員。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問題的討論,記錄員負責記載小組成員的意見,發言人負責在本組意見一致時闡述本組見解,紀律員負責維持小組紀律,協調討論和交流的進行。
4.各組員的角色要定期更換,職責定期輪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關注后進生,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
5.強調“合作”并不是意味著不需要獨立思考。教師在合作學習之前要給予每一個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三、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1.陶冶式教學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并結合多媒體演示,為學生描繪和展現出一個個場景,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如,在《信息與信息技術》這節課中,關于什么是信息的這個問題,我首先描述了“秋天來了,樹葉發黃了。”并用課件呈現了出來,問道,大家馬上想到什么呢?秋天“紅燈亮起來了,你想到了什么呢?”并呈現出紅燈亮起,路人在旁等候的照片。以合適的語言和課件的方式往往能更形象、直觀地切入課堂的主題,也方便學生對于問題的把握和思考。
2.探究式教學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是課堂上布置一個實踐操作任務,然后以這個操作任務為點,從而在組內以線和班級以面的方式進行全面鋪開。教學實例:在Flash動畫制作的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動畫補間和形狀補間動畫制作過程中素材的選用。我提供給大家兩組素材(一組是矢量圖、一組是位圖),來分別完成兩組動畫效果。結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在用位圖制作形狀補間動畫的時候,圖層變為虛線。在用矢量圖制作補間動畫的時候也出現了虛線。然后通過小組內的討論進行思考,每位組員積極參與,要找到問題的原因,這就是組內以線的方式進行。如果組內沒有得出結論,那就需要在全班進行探討,這個就是全班以面的方式進行。最后總結出答案,即形狀補間動畫首尾幀要用矢量圖,動畫補間制作要用位圖素材。
3.激勵式教學尤其是在講到一些枯燥冗長的概念性內容時,學生的表現往往會無精打采,心不在焉。如果此時教師還是一味地繼續授課,那么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的。那么這個時候就要進行激勵和鼓舞,開展小組競賽制。比如,在《TCP/IP協議和IP地址》這節中,如果只是按照教學目標講網絡終端的通信和終端間的識別方式,肯定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換了種方式,在課前我就和學生說好,本節課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快速搶答,搶答成功的學生將會為小組加上分數。排名前3的小組組員最終會獲得一份神秘的大獎。一聽說又是有大獎又是搶答的,學生一個個興致可高了,在我上課的時候一個個聽得聚精會神的,回答問題的時候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如何合理有效開展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是需要每個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相信只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實踐、思考,必將能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