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飛
讀書的好處很多。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
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一些讓孩子喜歡讀書的心得。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讀書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巨大動力,推動自己主動閱讀。
我經常在班級中組織講故事比賽、說相聲、課本劇表演等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都表現積極,主動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他們為了能夠更好地表演,還會自發地分析人物的心理。這樣充分調動起了積極性,他們就會認真地多讀書,好讓自己在下次的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
此外,我與家長達成共識,約定好每天讓孩子們讀半小時書。我們組織親子讀書活動提高孩子們的讀書能力,還給每個家庭準備了“讀書卡”,學期末組織一次家庭讀書評比活動,評選出“最佳親子”讀書獎。這樣既保證了孩子們的讀書效率,又增進了父母與孩子們的情感。
二、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應根據小學生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點,經常向他們講古今中外的歷史偉人、科學家酷愛讀書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三、自主閱讀
閱讀教學僅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一個惰性因素,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制度、方法,這樣我們才能持續這種熱情。如,閱讀分享、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一助一制度等。這樣就可以有序、有效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拓寬讀書渠道
利用信息在午休期間播放一些電子讀物,或學生自己到多媒體電腦上自由閱讀;孩子們回到家里,也可以觀看國家新聞、娛樂信息、科技知識、生態環境、少兒節目等,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習慣。
五、持之以恒,成為陪伴終身的好習慣
持之以恒,即有恒心,持續不間斷,長久地堅持下去。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可見,要想取得成功,我們就要不斷地努力。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因素制訂一個閱讀計劃。計劃好哪個時間段讀書,一本書讀多長時間,每天還要堅持做好讀書筆記,如果一本書讀完,還要寫一份讀書心得。這樣,讀過的書不但銘記于心,而且在詞語積累和詞語運用方面出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從而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代教師的責任已經不只是教學生知識,更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創造快樂、創造價值,養成陪伴終身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張愛慈.如何培養學生讀書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2014(2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