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茜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只看學生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主體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學習潛能的發揮程度。
關鍵詞:教師角色;情感傳染;精彩課堂;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投入最少的精力,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做到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情感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方法上表現為獨立思考,善于提問,敢于質疑;在過程中表現為多元對話互動、體驗、合作、探究,這樣的教學過程才是效率最高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定位教師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自讀自悟。學生在讀中感悟到的方法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提出的問題大多是文章的重點、難點,教師結合問題加以疏導,就能水到渠成,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他們動手動腦,發揮其獨立精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互動交流。課堂上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嘗試;教師做到能引、能導、能放、能創新,讓課堂變得“活”起來,讓更多的學生“動”起來。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以一個季節為例,指導學習方法,其余三個季節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由于學生選擇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反復研讀,所以很自然地把學習精力聚集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中,學習時間比較充裕,挖掘就比較深入,學習積極性也熱情高漲。隨后,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景的視頻,感受小興安嶺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物產。最后,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個季節,學當小導游為畫面配音解說。因為學生研讀的是自己喜歡的內容,所以表演時個個都十分投入,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非常好。
二、感人先感己,教師的情感傳染是點燃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火石
人的情感具有感染性。語文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只有學生情感投入了,語文課堂才能綻放出靈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點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只有教師傾注情感,把情感資源與語文教學充分融合,感動自己,以情喚情、傳情,才能帶著這份感動走向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于人物、事物、環境等的情感。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導入時,我飽含激情地說:“當帝國主義者的鐵蹄踐踏我們的國土時,多少熱血男兒拋頭顱、灑熱血,以自己的生命捍衛祖國。其中就有五位英雄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之歌,他們就是——狼牙山五壯士。”當學生研讀五位英雄跳崖的那一幕,我又說:“雖然五壯士跳下了萬丈懸崖,但他們奮勇殲敵、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卻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他們那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和慷慨壯烈的豪情卻永遠激勵著我們。同學們,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去細細體會五壯士堅強不屈、英勇豪邁的愛國情懷吧!”只要是發自內心的聲音就能聽心靈的回應。教師的激情感染了學生,吸引著學生去品味文本的情。學生全神貫注地充滿感情地朗讀起來。特別是讀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時,真正讀出了五壯士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壯烈豪邁的氣勢,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三、創設精彩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技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有人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要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迷戀上它,我們就要努力把課上得情趣橫溢。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涌動,或因某一問答、某一細節突然引起一陣笑聲,師生感情融洽,可增添課的趣味,增添課堂歡愉的氣氛。我們要想方設法把課教得有情趣,使學生咀嚼到其中的甘甜。
1.營造和諧氛圍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營造和諧溫馨的課堂氣氛,大膽信任學生。要善于激勵學生,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是一種肯定、一種欣賞。要允許學生犯錯,不輕易否定。
2.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之樂。
3.靈活有效的課堂評價
要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進行形式多樣的評價。
四、改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靈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引導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1.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現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其次給予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還應把學習方式的選擇權還給學生。
2.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現狀,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學習可以以同桌、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體交流的形式進行。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不能僅僅是一種形式,動不動就來個“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3.改變機械的接受學習現狀,培養探究實踐能力
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質疑創新能力、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崇尚智慧的教育,教會學生更多的學習方法,這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樹立為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服務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