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珠
現代心理學認為:“智慧及認知結構起源于兒童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兒童在主動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幼兒對周圍環境有著強烈的愿望與好奇,讓他們自主學習既能滿足幼兒探索、了解環境的愿望,又能在學習過程中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這種學習將最大限度地促進兒童的智慧發展”。所以,幼兒園應以“探索型主題活動”為主,重在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與能力。幼兒園的主題探究活動是以幼兒探究為主的活動,它是幼兒圍繞著一個主題,從自己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教師提供的情境中去自主觀察、嘗試、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適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如何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下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尊重幼兒喜歡探究的天性
幼兒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歡探究的,從他們躺在搖籃里,探究新世界就已經開始了。然而幼兒對事物的探究并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甚至有時在老師的眼里是在搞破壞。但如果你強硬制止他們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們探究的信心。例如,每次飯前洗手后,我會發現錦泓(化名)小朋友的衣服總是濺得濕濕的,地板也總是濕的,后來在觀察中我發現他喜歡把水龍頭開得大大的,再用手堵住水龍頭,讓水花濺出來。當看到這種情景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很生氣,因為平時總教育他們要節約用水,不能玩水??墒牵乙埠苊靼?,孩子天生就是好奇、喜歡探究的,也許他這么做是另有其他想法。于是我并沒有狠狠地批評他,而是耐心地詢問他,他的回答也讓我覺得自己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對的,他說:“我把手堵住水龍頭,水花濺出來像噴泉一樣,很好看?!庇纱丝梢灾牢覀儜撋髦亟鉀Q孩子的某些行為,特別是在我們眼中的“破壞行為”。在處理這些事情時,既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又要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進行主題活動時,我們也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如,進行主題活動《北風吹》時,我投放了圖畫紙、不同材質的彩筆,目的是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彩筆在圖畫紙上表現雪花飄飄,讓幼兒進一步了解雪花。但在活動中,我發現書萱(化名)小朋友并沒有按老師的要求用彩筆進行繪畫,而是將老師提供的圖畫紙撕成碎片。當我問她為什么把圖畫紙撕破,她卻說:“我不用筆畫,我用紙也可以變出雪花。”雖然她沒有按老師的要求用彩筆繪畫,但她用另一種方式表現了雪花,這樣也達到了活動目標。為幼兒投放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探究時,幼兒不一定按老師的規定、模式進行操作。這時,我們就需觀察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進行探究時,是否有利于他們的發展。如果是,我們又何必拘泥于一種形式、一種過程呢?
二、讓幼兒體驗成功,可以促進幼兒主動探究
幼兒雖然天生喜歡探究,但如果每次的探究活動都以失敗告終,那將大大挫傷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要讓幼兒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我們需考慮幼兒間存在的差異。在投放材料時,我們需提供適合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學習、操作材料,讓每個孩子有積極探究的愿望和機會,并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獲得自信。例如,進行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時,由于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為幼兒提供小動物的拼圖沒有難易之分,剛開始幼兒的興致很高,都積極探究如何拼出小動物,可是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經過幾次失敗后,不再對拼圖感興趣了。于是,在操作區我特意為幼兒提供難易不同的各種拼圖。那些遭受多次失敗已對動物拼圖失去信心的幼兒,不再主動選擇這項活動。我就引導他們先拼一些簡單的拼圖,當他們成功之后,我發現他們又開始嘗試拼難度大點的,這樣他們積極探究的情緒又被激發出來。有了這次經驗之后,不管是集中活動、小組活動還是區域活動,每次為幼兒提供教學玩具時,我首先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也因此總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幼兒能積極參與,不僅僅在于內容的有趣,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能從中進行選擇,主動探究,大膽嘗試,并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
三、探究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應該適當
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位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辈牧系耐斗胖苯佑绊懙接變褐鲃犹骄炕顒拥呐d趣,我們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幼兒可以通過操作物體發現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幼兒會主動進行探究。但給幼兒提供的材料也不能過多,過多的材料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不能更專注于探究活動,而更多的只是對材料進行擺弄。例如,在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中,引導幼兒為小動物搭建房屋時,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搭建、拼插玩具,還有小動物的模型、小樹、小花等。原以為材料越多,幼兒更能完成搭建目的??墒窃诨顒又?,我卻發現一部分幼兒只在擺弄小動物或小樹的模型,一部分幼兒熱衷于拼插玩具中拼與拆的過程。這是過多的材料干擾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專注于玩具的本身,而不是活動的探究。
四、為幼兒選擇探究內容需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班幼兒的認知和技能水平有限,喜歡形象生動又有趣的東西,因此,他們的探索內容應來源于生活,探索內容應該淺顯些。因此我們為幼兒選擇主題探究活動時,都考慮比較接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平時較常接觸的。例如,我們進行《可愛的小動物》這一主題時,我們選擇幼兒平時較喜歡、較熟悉的一些小動物,如小兔、烏龜、金魚、小雞等,引導幼兒對這些小的動物進一步觀察、了解。從這些常見和熟悉的小動物身上,可以以點帶面讓幼兒了解水中、陸地上、空中的小動物,這樣既能調動幼兒的探究積極性,又能達到預期目標。
總之,在指導幼兒進行探究活動時,我們要轉變觀念,勇于創新。不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束縛幼兒的學習活動,要給予足夠的探究時間、空間,給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引導幼兒與材料充分地互動,讓幼兒有充分的探究機會。
參考文獻:
馬文香.幼兒探究式學習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消費導刊,2009(2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