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婷
美術課程是具有培養學生感受、表現、鑒賞、創造美的能力,是讓學生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的教育。在過去的美術課教學中,很長一段時間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學習方法,無論是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法都受著這種單一學習模式的牽制,雖然教師在教學中也采用了不少多變的教學方法,但“傳授和接受”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學生的頭上。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改變了只注重知識傳授和訓練學生繪畫能力的傳統教學方式,重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要重新認識美術教育和教學的意義,思考美術教學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我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要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1.要熟悉教材,了解《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給學生制訂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知道這節課要上的內容,學生要達到什么目的,充分地準備好教學中的材料工具。
2.要備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認識感知不同。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訂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要完成的任務等。
3.要備好課,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過程,一節課學生要學到什么知識,完成什么任務,培養哪方面的繪畫能力,老師心中要有數,有了充分的準備,一堂課就上得生動、完美了。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所以,只有讓學生對美術產生了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吸收美術知識與技能,積極完成學習的任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比較中發現、在討論中感受、在評價中體驗,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再穿插點音樂,讓他們從中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相信他們會很輕松地完成任務。
三、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師要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展開思維活動。在教學中,不要限制他們畫什么,而是定一個主題,讓他們自由地畫、盡情地畫。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四、評價多元化
老師對于學生的繪畫作業,要用心對待,多一些鼓勵,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
作為老師也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贊美。你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手勢、一句贊美的語言,對于學生來說,心里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我覺得作業的批改不能用分數來衡量,分數會讓一些繪畫不夠好的學生看到分數后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我的評價是用三種不同的貼紙笑臉來表示,當他們看到這些笑臉時,不會感到不滿,反而會感到老師在鼓勵他,要他加油!批改作業時,當著他們的面批改,我先欣賞畫,然后根據他的畫在言語上給他三五句評價、指導和鼓勵,最后給他作品上貼一個笑臉,他們每一個人拿著圖畫本都很開心。那些學生也變得很積極交作業了。
作為美術教師,還需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領會和運用新課程,使美術教育的前景充滿希望。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