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麗娟
摘 要:亨利·摩爾不但繼承了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對傳統雕塑藝術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改革,成為現代雕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關鍵詞:亨利摩爾;雕塑;視覺
經歷過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和19世紀的羅丹,到了20世紀,亨利·摩爾則是一個高峰。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隱約看出米開朗琪羅作品的躁動與羅丹靜謐的足跡,也可以看出他從現代雕塑中吸取的荒誕奇特的因素。
一、實體挖出恰當空間
亨利·摩爾以其獨特的創造性,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成為現代雕塑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從精神層面來講,亨利·摩爾結合非洲雕刻中的野性力量與拉丁美洲的瑪雅雕刻,融入具有典雅性和崇高性的歐洲古典藝術,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了一些潛意識和抽象性的成分,讓自己的作品將人文精神和進取精神融為一體。從藝術層面來說,摩爾尊重傳統雕塑,同時又做了大膽的創新。他在實體中挖出空間,使雕塑內在的形體更加凸顯,使雕塑空間更加寬大。完整的雕塑被空洞破壞,觀眾的視線被或大或小的空洞吸引到了內在的形體中,使雕塑的形式更加多樣,更具有立體感和空間感。錢紹武說:“亨利·摩爾作品里的‘空洞,是他作品中典型的特征,是他作品里的東方印記。空洞比實體更引人注目,更具有力量和吸引力。”
摩爾要表達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對親情的渴望、對人本主義的堅持,落實在雕塑上就是以人像作為他作品的中心題材。1924年,摩爾創作了第一件《母與子》雕像,此后,他的作品中就反復出現各種姿態的母與子形象。在這些作品中,母親把孩子抱在懷里,右手搭在孩子的肩膀,左手握著孩子的左手,底部是母親被放大了的雙腿,頂部是她圓圓的頭顱,整個畫面構成一個金字塔形。我們感受到的是內在的張力,這樣夸張的構圖,取決于身體上的感受。
二、分割組成完整作品
1930年,摩爾寫道:“雕塑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其發展的空間,這也是我感到最觸動的一點。它是靜態的并具有生命力,就如巨山所蘊含的強大的力量。”他認為兩件不同的獨立的作品,可以組合成一件完整不可分割的形體。
《拱門》這件作品很好地詮釋了摩爾的這段話,是他所創作的最巨型的雕塑之一。盡管它本身是受一根骨頭的啟發發展而來,也是從一個幾英尺高的模型放大而成,但是它的成就已經超越其本尊。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