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雪
培根說過:“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由此可見,人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閱讀,它決定一個人的境界和修養,對人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去正確閱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閱讀教學應注意什么,怎么開展,對于語文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農村語文教師。
一、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從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不盡如人意,尤其是農村中學還存在十分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教師對閱讀的不重視,學生的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
受傳統教學觀念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為了學生在畢業升學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很多教師限制學生看課外書的行為,把看課外書的行為認為是不務正業,這樣一來,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
2.教學觀念陳舊,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效果差
學生的閱讀行為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下,閱讀教學處于低效的狀態。目前,大多數教師在講授一篇文章時,普遍是帶領大家去把一篇文章劃分幾大部分,把一篇好的文章肢解開來,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性。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完全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的閱讀圖書較少,涉及范圍窄,沒有很好的閱讀氛圍
農村中學地處鄉鎮,學生大多來自村屯,很大部分是留守學生,寄宿在學校,平時很難接觸網絡及電視,因此就很難捕捉一些信息。學校的閱讀空間小,圖書種類不多,學生的閱讀量達不到標準。農村學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沒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因此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強調看課外書但他們看書也是走馬觀花,收益少,良好的讀書氛圍難以形成。
二、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針對這樣一個現狀,增強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顯得格外重要。我個人認為應做如下的嘗試:
1.提高教師素養,關注教師的成長
語文老師要開展閱讀課,就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及學生學法,加強實踐,注重探究,加強閱讀教學理論學習,再深入教學實踐。作為一線教師更應改變教學觀念,深入教研,同時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加強教師的各級培訓及繼續教育工作。
2.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應是多樣化的,所以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農村語文教師而言,應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和理念。教師既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可以起到引領的作用,但決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習慣。
3.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習慣,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可以進行合作學習,營造交流的氛圍,從而激發興趣。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看法的同時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勤于思考。
4.開展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課外閱讀資源
可以借助農村自身的資源優勢來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學生語文學習實踐的素材。在這一基礎上語文教師也應向學生推薦好的課外閱讀材料,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資源就大大豐富了。
總之,改善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辦法有很多,以上論述只是我的一點粗淺見解,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遠兮,各位同仁需上下求索。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