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迪瓊
摘 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將生活現象與科學分析緊密結合的重要科目,在高中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就高中物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策略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教育工作者對于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等進行了進一步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這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高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教學策略的分析。
一、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缺乏課前預習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體位置,使學生在課堂當中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就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加之高中物理的難度相較于初中物理上了一個大的臺階,就會使物理學習更加困難。現如今高中學生對物理缺乏基本的預習,使教師不能夠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因此大大降低了高中物理的課堂效率,長此以往,不利于對物理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2.教學內容上缺乏貫通
由于教師授課水平和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僅僅對本章或者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不能夠將各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使學生學習起來不能夠結合各個部分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最終造成理解以及做題過程中的不便以及阻礙,使學生對物理缺乏全面性的綜合理解和宏觀概念。
3.教學形式缺乏創新
物理由于其本身的邏輯思維以及科學實驗性,使得物理學習的過程相較于其他的學科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感覺興致缺乏,而有的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此產生了強烈的反感,這不利于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產生以及物理課堂的高效構建,造成物理教學的惡性循環。
4.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應試教育作為中國長久以來沿襲下來的教育制度,對于學生和教師的思想和觀念產生了長久的影響,教師僅僅以學生對物理的試卷答題能力作為評判學生高中物理能力的高低,這樣做不僅扼殺了物理作為一門探究性實驗學科的本質,也使學生在這種評價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僵化的、死板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理念,違背了教育改革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也使某些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生失去信心,最終失去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針對教學問題的教學策略
1.小組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針對學生缺乏課前預習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預習。以這種小組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思想上的碰撞來彌補自己的知識點不足,最終達到班級整體水平穩步提升的目的。
2.鞏固教學,加強各部分知識的聯系
為了能夠達到物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整合和貫通,教師應該在這一過程當中不斷進行鞏固和復習,同時在鞏固過程當中不斷結合其他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形成一個知識網狀,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太陽與行星之間的引力”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結合相關的加速度知識進行整合和復習,這樣有利于新知識點的學習和舊知識點的總結,促進物理學習方法和技巧的訓練和提升。
3.靈活教學,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采取多種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教學,以刺激學生進行學習。例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更加直觀、有效而且高效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表達,在學習“平拋運動”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到運動過程,可以通過相關的動畫來展示該學生,這樣整個過程更加有趣和直觀。除此之外,也會進行換位教學,讓學生來做小老師,為大家講解一些難點或者知識點,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促進學生不斷進行探索和鉆研。
4.綜合評價,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在物理上的綜合運用能力,評價觀念和評價方式可以靈活選擇。比如我們開展一些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制作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以及學生課堂表現和試卷成績對學生的物理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在這一過程當中不斷對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對學生的缺點進行逐步的改正和提升,同時在評價過程當中發現自己教學過程當中的不足,達到教師與學生的相互評價和相互進步的共贏。通過這種新的評價方式來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為考試而學習的傳統價值觀。
高中物理教學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地對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革、探索和創新,使高中課堂教學既能傳授知識,同時也能夠成為一個學生積極思考的地方,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嚴燦云.高中物理學科特征及深度學習策略探析[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02).
[2]梁樹森.物理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