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靜 劉偉
摘 要:研究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當前宜賓市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意識和道德呈良好態勢,但存在科學研究知識匱乏、科學研究能力弱、科學研究成果較少和科學研究環境支持不足的問題。各方需就現狀積極行動,提升農村幼兒教師的科學研究素養。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宜賓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明確了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緊迫性。正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農村教師整體素養,促進農村教師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是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素養的現狀值得我們分析和改善。
一、調查方法、內容與對象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系自行編制,涉及科學研究意識、科學研究知識等六個方面的內容。調查對象為宜賓市農村幼兒教師,通過宜賓學院“國培計劃(2014)”共發放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調查數據用SPSS18.0進行處理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被調查教師的基本情況
此次研究調查了宜賓市兩區六縣共72名農村幼兒教師。從性別結構上看,女性多于男性,占97.2%;年齡結構上,以中青年為主,28~35歲的教師占41.7%,23~27歲占的教師19.4%;從最終學歷上看,以本科和大專為主,分別占33.3%和59.7%;所學專業上,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僅占38.9%,這說明多數農村幼兒教師不是學前專業科班任教。
2.教師的科學研究意識較強
科學研究意識指研究者探究、認識未知的主動性。調查發現,69.4%的教師經常觀察幼兒的生活學習情況;84.7%的教師經常進行教學反思;58.3%的教師認為開展科學研究活動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及素質的提高。可見多數農村幼兒教師認識到了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并已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意識。
3.科學研究知識匱乏
科學研究知識是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必備的基礎性知識。據調查,56.9%的教師學過少量的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面的課程;2.8%的教師完全了解科學研究過程中上要遵循的基本程序,大多數教師(62.5%)不太了解。由此發現,農村幼兒教師的科研知識儲備情況令人堪憂。
4.科學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師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能夠準確地選定課題和研究對象,熟練地運用合適的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科學、規范地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調查顯示,65.3%的教師感覺從事科學研究活動較困難;69.4%的教師感覺選擇有效的科研課題較困難;25%的教師基本不能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18.1%的教師基本不能撰寫規范的論文或報告。科學研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部分農村幼兒教師在選擇科研課題、分析整理研究資料、撰寫研究論文或報告等方面的能力薄弱,從事科學研究活動較困難。
5.科學研究道德存有偏差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34.7%的教師能經常克服困難直至最后完成;62.5%的教師基本能保證科學研究活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在科學研究的目的上,30.7%的教師是為了解決教學問題、探求新知,23.5%的教師是因為職稱因素,11.8%的教師是服從上級安排。事實上很多農村幼兒教師都能堅守道德底線、實事求是,但部分幼兒教師仍需進一步端正科學研究動機和堅持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6.科研環境有待更好地落實
調查結果顯示,59.7%的幼兒園支持教師進行科學研究;27.8%的幼兒園在圖書、報刊等資料的存儲上嚴重缺乏,只有26.4%
基本滿足教師的需求;29.2%的幼兒園在科學研究活動的經費保障上嚴重不足,19.4%的幼兒園根本沒有經費保障;在對幼兒園科研氛圍的感知上,43.1%的教師感覺一般,18.1%的教師感覺較差。目前上至國家下到普通幼兒園,都對幼兒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活動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宏觀環境良好,但在軟硬件環境上多存在不足之處。
7.科學研究相關現狀不容樂觀
在對自身科研素養的評價上,44.4%的教師認為自己較差,5.6%的教師感覺較好;在論文撰寫的情況上,25%的教師從未寫過,37.5%的教師寫過但未發表,僅有6.9%的教師發表過;在參與科研實踐活動上,44.4%的教師從未參與過,僅5.6%的教師經常參與。從幼兒教師對自身的評價及科學研究的實踐和成果來看,幼兒教師整體的科學研究現狀值得我們深思,如何利用各種資源促進幼兒教師科學研究素養的提升,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研究“遍地開花”,我們還需做更多的努力。
三、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素養的建議
1.教育管理部門要落實政策體制,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支持投入
(1)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研究的財政投入,優化科學研究的硬環境。據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幼兒園在圖書、報刊等科研資料的儲備和研究經費上還不能滿足農村幼兒教師在科學研究方面的需求,這說明了政府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面的專項資金投入不足。因此,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為農村學前教育研究提供物質保障。
(2)因情制宜地開展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專題培訓,深化對農村幼兒教師的繼續教育。目前,農村幼兒教師存在科學研究知識儲備不足、科學研究能力弱、科學研究道德存在偏差、科學研究成果較少的問題。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根據地區實際情況,落實政府規劃,組織多樣的、有針對性的培訓,提升農村幼兒教師開展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各項能力素養。
(3)督促相關部門,組織各種科學研究活動,為農村教師的科學研究提供機會和平臺。據悉,宜賓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每年都會舉行優秀教育論文評選、教師教研交流會等活動,但這些活動開展的頻率不高,沒有深入到大多數農村幼兒園,參與的教師范圍比較小。為此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發潛在資源,組織多樣的科學研究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為農村幼兒教師的科學研究發展牽橋搭線,刺激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素養的提升。
2.幼兒園要建立健全科學研究體系,推動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
(1)幼兒園要加強科學研究體系建設,營造濃厚的科學研究氛圍。從調查結果來看,幼兒園對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因此,幼兒園還需要從源頭著手,建立健全幼兒園科學研究體系。首先,幼兒園要建立以園長為核心,涉及每一位教師的科學研究管理機制,提高幼兒園管理水平及教師參與科學研究的可操作性,為開展全園性的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提供良好契機。其次,規范園內科學研究從課題選擇到結題的流程體系,督促幼兒教師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再者,堅持科學研究獎懲制度建設,為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提供動力。
(2)幼兒園要將園本研訓和外部交流一把抓,為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注入活力。幼兒園要以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為切入點,以教師現有科學研究水平和發展需求為基礎,發揮園內優秀教師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資源,積極與上級科研機構、高校進行合作,帶給幼兒園教師多元化的研訓,為每一位教師的科學研究素養的提升助力。同時,也要重視“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部署,充分利用園際合作等方式與各方進行溝通交流,將本園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分享,學習他人先進的可行經驗。
3.教師要多向齊動,全面提升自身科學研究素養
(1)幼兒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時更新知識。要想改變農村幼兒教師科研知識匱乏和科研能力薄弱的現狀,最重要的喚醒教師主體的自我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之前所獲的知識與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課程理念所體現的教育思想也迫切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知識水平及教育教學技能上不斷更新與提高。為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立足自身實際,制訂可行的學習計劃,加強學習。
(2)幼兒教師要端正科學研究動機,牢固樹立科學研究信念。科研心態是研究者從事科研工作的心理活動的總稱經常對于教師整個科研活動的全過程起著調節監控作用,并直接影響到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可見,幼兒教師樹立正確動機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從“教書匠”向“研究性教師”轉變,幼兒教師走上研究之路是必然結果,教師要積極主動適應新方向。
(3)幼兒教師要勇于實踐,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轉化為科學研究的理論成果。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能力弱與缺乏各項能力的實踐相關聯。幼兒教師首先要將學習到的各種知識和技巧應用到工作中去,以實際為基礎,踐行先進教育理念;其次要從科學研究的始端做起,結合專業特色及自身水平,留心幼兒生活,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教學實踐中的困惑及時反思并記錄,試圖尋求解決;另外,將自己的教育經驗和理念整理成書面材料;最后要將自己的成果在園內以及更大的平臺上分享。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經過實踐檢驗得到的科學成果更具說服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不斷親身體驗實踐,自身的科學研究素養也會相應提高。
參考文獻:
[1]耿艾莉,王巖松.論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2(06).
[2]陳健,何國祥.中國科研環境調查報告[J].科學觀察,2006(02).
注:本文為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宜賓市農村幼兒教師科學研究素養調查研究》,項目編號為:2014106410
19。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