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明
【摘??? 要】創造力的發展是衡量幼兒教育機構質量的一個指標,也是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福祿培爾早在19世紀就已經將創造力和想象力與兒童的精神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長期以來,在幼兒教育機構中,創造力的培養一直是教師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何把舞蹈教學中的問題化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自己所傳授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以變化發展的態度來對待同樣推陳出新的知識。在理念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積累成功經驗,還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方向,確保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藝術教育? 幼兒舞蹈教學? 創造性?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78
一、幼兒舞蹈教學的現狀
幼兒舞蹈是在音樂、繪畫、詩歌藝術大家庭中的一種非常基礎的藝術門類,和其他許多藝術門類一樣重要,一樣不可忽略,更不應該排除在幼兒藝術教育內容之外。但是在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中,舞蹈所占的比重可謂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幼兒舞蹈教學既沒有嚴格的舞蹈教學任務也沒有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規范,只是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所采取的一種平常的教育手段,因此很多教師因為對舞蹈本體認識的不足就在實際操作上忽視舞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干脆將其“大膽地”省略。但是事實上,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科學的,從藝術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完善的,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人性的。“只有把舞蹈包括在內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边@是從人的天性來定義的,手舞足蹈是幼兒的天性,所以舞蹈是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幼兒舞蹈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幼兒舞蹈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在幼兒教學實踐中教師把舞蹈課放在音樂課或加在游戲中只是作為點綴,沒有真正滲透舞蹈教學理念和理解舞蹈的深刻內涵,而是以一種娛樂活動的方式存在。二是在觀念上還沒有深刻認識到幼兒舞蹈在藝術教育的審美教育中的不可或缺及獨特作用。三是在幼兒舞蹈的教學內容趨向于單一化,教學形式趨向于教條化,沒有太多的創新,有著太多的按部就班。進入教學的某種極端,太強調對各學科知識的盲目整合,結果是造成活動的容量增大,內容多,一堂課下來常常是五花八門的狀況,而且場面熱鬧,卻得不到太多實質性的教學效果,致使孩子迷惑,老師也意識不到課堂的中心和重點。
相對于上一種極端的反面,是另一種是過于夸大舞蹈技能教學的作用和難度,忽視幼兒的特性,一種是貶低舞蹈知識技能教學的極端。教師本身對舞蹈課的教育理念把握,理解都不夠,不能在教學的實踐中進行創造與開發,或者是把體育中的某些項目提出來當舞蹈進行教育和強調,或者是干脆取消舞蹈知識技能教學,致使幼兒舞蹈教學從一個極端又到了另一個極端。筆者很自然的從“當前,音樂教育思想上的困惑和音樂教學方法上的混亂與奢望音樂教育的社會功利和音樂審美的內外雙重目標在當下的音樂教育實踐一次實現不無關系”中找到答案。
三、幼兒舞蹈教學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一)動之以情,萌發幼兒的創新情感
皮亞杰曾說過:“一個人有了愛好,產生了真正的內在學習,就能轉化為發展或成長……這是幼兒能學習的唯一方法?!?/p>
因此,要改變以往過分注重技巧訓練,一味機械模仿的教學方式,從偏重技能技巧的訓練轉向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入手。
(二)學之有趣,激勵幼兒的創新意識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舞蹈教學中,我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引導幼兒學習舞蹈。
(三)積累經驗,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在教育方法上,不僅要研究老師怎么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幼兒怎么學。過去,教幼兒舞蹈時,目的只停留在把整個“成品”教給幼兒,即單向地和幼兒講概念、做示范,讓幼兒按范例反復練習,這種只為了完成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教學在短期內效果不錯,但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忽視了對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幼兒一旦離開老師的“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缺乏自學能力,也限制了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有鑒于此,現在的舞蹈教學要切切實實做到“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樹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因此,我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氣氛,引導幼兒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主動學習、自由探索,積累舞蹈經驗,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在編排節目時讓學生參與思考和創造
編舞是對舞蹈知識技能的重組,是建構和解構的過程。這一過程要經歷舞蹈整體構思到舞蹈形態的捕捉,主題動作的提煉到舞蹈畫面構圖處理等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參與思考與創造無不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編排節目時已有自己的構思,孩子們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樣先給孩子們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談談自己的構思和這樣構思的原因,讓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讓孩子懂得如何構思一個完整舞蹈。在編排動作過程中,教師有意安排學生參與創造,創造中教師啟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可讓孩子從一個點、一個事物、一個動作聯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動作,如,編排舞蹈《扯筍筍》,有一段是表現孩子不同的扯筍狀態和動作,老師先讓孩子自己編,然后再整理。過程中老師設疑:在扯筍時的狀態怎樣,筍多嗎,在哪個方位,怎樣扯,等等。通過啟發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動作的創編中。結果孩子們編出來的神態、動作各異,非常新穎,有些動作竟是老師意想不到的。孩子們也因為參與了動作創編,因而在自我表達和表現方面得到了滿足,體會到了創造帶來的樂趣,這樣自然就更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熱情
(五)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集體舞蹈教學活動中,男女孩子的動作技能習得,常常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男孩子愛做剛勁、有力的舞蹈動作,女孩子則喜歡優美、柔軟的舞蹈動作。根據這一特點,我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個孩子都能在自身基礎上得到發展。
例如,我根據男孩子好動、好武的這一特性,創編了舞蹈《中國功夫》,把男孩子們喜愛的各種武打動作都編了進去;針對女孩子好唱、好跳的特性,編排了《竹筒聲聲》、《好朋友》等體態優美的舞蹈。讓男孩女孩各取所需,各展所能,既調動了幼兒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又提高了幼兒對舞蹈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
參考文獻
[1]田耀農.音樂教學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影響的研究[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7(1).
[2]田耀農.多元文化與文化多元中的音樂[J]中國音樂,2007(3).
[3]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教育[J],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