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鴻軍
【摘 ? ?要】物理是一門傳統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的物理成績遲遲不能提高,甚至對物理產生厭惡之感。新課程方案對初中物理的性質、任務和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審視,除了重視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系統的物理知識與技能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精神和品質。所以需要教師從自己的教學態度入手做出轉變,并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
【關鍵詞】初中物理 ?新課標 ?實驗 ?記憶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70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的物質轉變的知識做出的規律性的總結。物理學是概括規律性的總結,是概括經驗科學性的理論認識。因此物理一直以來都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甚至有過“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物理的重要性也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在我國的傳統教學中偏重于為考試服務,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要求學生“聽話”,學生們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的也都只是應試技巧而忽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這都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所以新課程改革要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物理,正確學習物理。
一、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在我國傳統教學之中,很多教師過分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進行。所以需要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放下“嚴師”的形象,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由注重“教師的教”向重視“學生的學”轉變,要求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由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由重視成績向重視能力轉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觀察學生的反應以推測學生對所講知識的掌握程度。避免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授知識,而學生們心不在焉,對教師講得東西過耳即忘的情況出現。有些邏輯性比較強,難以理解的內容要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而不能為了追趕進度在學生還對知識一知半解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新內容。
二、進行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是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相對于課堂知識的講述,對實驗的興趣更為濃厚。而且,新課程改革是根據時代的需要提出來的,新時代下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以后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物理研究,教師有必要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注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也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都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實驗的準備工作,有些實驗的原則學生必須謹記,比如不要用手拿砝碼等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積極地對教師發問,所謂“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并且鼓勵學生試著思考,自己找出答案;鼓勵學生自學,但是并不意味著對學生的學習放任自流,而是也要嚴格要求。在學生的自學偏離正軌時及時加以糾正和制止。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有句名言叫作“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必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獲取知識也不能依靠一種固定的學習手段。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教師需要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初中學生精力旺盛,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語言性教學方法、直觀性教學方法和實踐性教學方法等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穿插結合使用。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教材做到整體的把握,找到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有往屆學生的易錯點。然后認真尋找一些利于講解,便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法。古人有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教師應該解放思想,不斷學習,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多去聽課,汲取其他優秀物理教師的講課經驗,并且在聽別人講課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中有無不得當之處,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遺忘規律對于重點知識及時加以重復鞏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
四、運用物理記憶法
很多人都認為物理屬于理科性質的學科,不需要記憶,其實這也是物理學習的誤區之一。物理雖然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但是并不代表著它不需要記憶,物理的記憶以表象為載體。表象就是指人們過去已經感知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痕跡,人們在活動時,痕跡的再現或恢復就成為表象。學生在理解一些公式的時候就必須借助一些表象,比如重力和質量的計算公式,在記公式的時候想到蘋果的落地,就會自然的知道蘋果有質量地球上有重力,就記住了重力的計算公式了。
所有的記憶都要以理解為基礎,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有很多物理教師為節省時間,在講解有些物理公式時不向學生做深入的解釋,要求學生只要牢牢記住公式就可以了。部分不求甚解的學生勉強的記住了,可是在真正考試的時候卻難以運用公式。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經常聽到學生們的反映:“老師一講就明白了,可是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又不會做了。”的情況,其實這種現象的發生就是因為學生本身并沒有真正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對于講解的題目只是一知半解,而對于每一個步驟卻并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再次遇到類似的題目也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其次,學生對物理的記憶還需要進行整體記憶,也就是對于所學知識要進行系統性的掌握。除了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們也要在學習中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有些學生在早上記憶好,就可以利用早上的時間多看一些物理的基礎知識和錯題,在晚上可以靜下心來解決比較難的大題,就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做比較難的練習。有些學生睡前記憶力好,就可以在晚上看些基礎知識然后在睡前進行回憶,以便對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
除了上述的記憶方法之外,任何學習都離不開的高效學習方法就是課下提前預習,課上緊跟教師的步伐并及時回答教師的問題,課后再及時進行復習。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不裝懂,而是及時向教師或者對于物理學得好的同學請教。教師也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并且要在課堂上點名表揚愛問問題的學生,營造一個勤學好問的學習環境。此外,教師還要及時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只有教師和學生密切合作才能把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好,才能使初中學生對物理知識掌握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