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燕
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大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需要都迫切要求學校給予科學的職業教育及就業指導。盡管現在各個高校都均已開設職業指導的相關課程,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發現效果并不盡人意。因此,開展好對學生的職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就業幫助,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為未來終身可持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真正實現就業指導的實效性,這是當前高校就業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就業指導;時效性;創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210-02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而與之緊密相關的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卻相對滯后,所以這一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因此,積極探索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實效性創新途徑是當務之急。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實效性的原因分析
1.就業指導觀念落后
《高等教育法》第59條規定:“高校應為其畢業生和結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這說明就業指導工作已成為高校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受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及長期的計劃體制的影響,不少高校缺乏對就業指導內涵的正確認識,對就業指導“指什么?”“導什么?”了解不夠。雖然面向學生的就業服務平臺基本建立,但大部分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就業指導就是傳達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并發布就業信息,舉辦招聘會,為畢業生辦好就業手續等,造成了就業指導的“實用性”和“簡單化”。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業指導變成了求職指導,對于學生未來職業可持續發展起不到切實有效的指導作用。
2.指導模式單一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所采取的還是傳統的單純的課堂授課形式或舉辦各種專場講座,邀請一些專家和企業老總傳授面試技巧,形式比較單一。但是畢業生在就業時所面臨的是人生的多重選擇,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適,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狀態分析有機結合起來的咨詢輔導。
3.指導缺乏全程性、系統性和針對性
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應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體,從終身職業發展的角度,讓學生真正地了解行業、了解社會需求、了解自身價值,從而學會自我定位,為自己未來的人生進行科學規劃。而這些內容需要從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分階段的重點指導,因為這項就業指導工作要起到實效并且有針對性,就需要在整個大學期間有系統地進行,才能保證全程性的指導。然而,當前很多高校都到了最后一年臨近畢業才開始進行臨陣磨槍式的求職輔導,還有不少高校雖然較早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缺乏針對性,形同虛設。
4.指導隊伍薄弱
以筆者所在院校以及據筆者對其他院校的觀察和了解,現在不少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多為思政教師隊伍及輔導員和招就辦的相關教師,他們因事務性工作較多,不能抽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專門從事就業教育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對一些社會現象、敏感問題、熱門話題不能從理論上給予令人信服的解答,說服力不強,指導的質量與效果難以提高。部分就業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不利于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可以說,很多學校都缺少一支專門的、穩定的就業指導隊伍。
二、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實效性的創新途徑探究
1.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就業指導課要真正發揮出其效用,體現出教學價值,首先從課程內容上,就要立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企業需求、崗位要求,構建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落實到具體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大一的學生初入校門,要對他們及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進行從學業的規劃到未來職業的初步考慮。尤其是要指導學生認識大學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使得學生把“大學生涯”作為自己在大學階段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合理規劃大學三年。另外,也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所學的專業,未來可能要從事的職業,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做出可能的合理規劃和選擇;大二著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增強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大三則側重于就業形勢及政策的分析,求職相關技能的準備以及心理調適等系列內容。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全面考察社會、行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從而在課程內容中注入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專業特色內容。另外,必須要強化職業意識的培養,過去,就業指導課程比較多的內容涉及求職技巧方法以及相關攻略,包括如何確定求職目標、如何撰寫簡歷和求職信、如何做好自我介紹、如何和面試官進行交談以及面試常用問題的應對等,這些內容的涉及固然很有必要,但是很多學生入職以后所需要的職業意識、職業素養卻差強人意。所以,在內容的選取上,要特別強化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就業指導脫離短期行為,成為學生未來職業持續化發展的終身受益的指導課程。另外,就業指導也應該涵蓋創業指導,來滿足大學生的需要。由此可見,要讓就業指導成為真正讓學生受益的一門課程,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極其重要。
2.建立全方位、全程化的指導平臺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實踐性以及綜合性都很強的工作,是一項龐大并且是貫之整個大學階段的一門系統工程,他對指導者的要求是相當之高的,既要具備教育、心里以及管理等相關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人際交往、禮儀、就業技巧、職業素養等經驗技能,所以說從人員上,僅依靠幾位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是不夠的。它需要不僅教師、學校、甚而整個社會的參與。校內要聯合有關職能部門、系部就業指導部門、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等,校外還要包括企業和有關負責人、相關咨詢顧問以及已經畢業的學生等,從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資源,實現全員化、全方位的指導。
就業指導遠不僅僅是求職指導這么簡單,它是一項長效性的終身職業發展的指導。因此,要貫穿在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面對的是三個年級所有的學生,要分時期分階段系統地進行重點指導。
3.拓展廣泛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就業指導最重要的途徑。就業指導課程主要實踐基地不是課堂,要有效的提高學生就業的能力,還需要不斷延伸至課外校外。校內可以多開設第二課堂、主題班會、職業生涯設計比賽、模擬招聘等方式,校外的實踐可以通過實習打工、社會調研、企業走訪考察、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展開。同時,就業指導需要加強實踐的不僅僅是學生,教師也同樣需要。開辟教師和學生同時在一個實踐平臺上共同學習交流,完成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教師即可以能夠更加密切了解社會崗位需求,也可以更加實時地對學生進行相關指導,完成與社會實際對接。
4.發掘個性化的就業輔導
發掘個性化的就業輔導是引導學生形成和發展職業個性,促進大學生個性全面和自由發展,為未來實現理性就業提供保障的重要手段。輔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要充分考慮結合行業狀況,職業意識,能力要與崗位需求相結合的等因素,同時也需要聯合不同專業系部,整理搜集大量不同專業學生就業案例,將之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建立各專業特色教案,引導學生積極關注自身未來職業發展,從而增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達到指導的實效。另外,就業指導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學生中間,存在大量個體就業咨詢的需求,而這個環節在各高校都還比較薄弱。因此,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還要不斷創新指導的方式和途徑,例如可以在校內開設就業指導工作坊、就業指導沙龍等方式,主要解決個人在職業性格、職業興趣、職業認知、個人職業規劃、職業心理、就業壓力、創業政策等方面的困惑,來彌補群體指導的不足。當然,也可以通過全方位、全程化的指導平臺,通過課堂、網絡、線上及線下的交流,不斷拓寬個性化指導途徑,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提升就業指導的水平。但是這項工作意味著教師將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對于教師本身的專業化指導能力也提出很大的挑戰。因此,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隊伍本身也是滿足個性化就業輔導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萬久玲.淺談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有效途徑[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2] 王永強,梁學忠.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創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4,(1).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