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蕾
摘 要:課前預習目標是:學生通過自我學習,了解學習內容,摘錄疑點難點,以達到有針對性的聽課效果。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前預習;學習樂趣;團隊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性的教學課程,要求打下扎實的語文知識基礎,這將為以后的語文創作提供很大幫助。那么,應采取什么有效方法讓小學生學好語文呢?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就是說,要想做好一件事,必先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說小學生要想上好課,課前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小學語文課前做好預習的必要性
有句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雖然說小學語文教學屬于基礎教學,許多人簡單地認為,小學語文學習主要是靠多記點字詞,多背點課文就可以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與簡單教會他們知識相比,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和思考顯得更重要。而如果小學生課前在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助下預習課文,認真思考,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減少學習困難,也能夠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同時有助于小學生從小養成做事前做好準備的良好習慣。因而做好小學生語文課前復習理應受到老師、家長的引導和支持。
二、高效做好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策略
1.強化學生課前預習的意識
只有充分認識到做好預習工作的重要作用后,才能真正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同時,也只有真正投入實踐中才能理解課前做好預習的重要性。這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家長的全力配合。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教師都強調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但效果不佳。很多學生不以為然,認為課前預習浪費了自己寶貴的課余時間。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妨轉變做法,與其重復強調純理論,還不如通過實際行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效果。比如,安排兩個平時語文水平相當高的學生來進行課文講解。一個課前不預習,一個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讓同學親眼看看這兩位學生的表現。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強調課前做好預習的重要性,這樣就能讓學生看到課前做好預習的良好效果。對于家長來說應做好一名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身份,在家里應該時刻提醒子女做好課前預習,并且在必要的時候幫助他們做好預習工作。我相信,通過教師和家長的精心努力,學生逐漸會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并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2.從實際出發,科學布置預習內容
在現實情況下,學生的能力水平存在著高低差別。這就說明教師在安排預習內容時應該考慮清楚,對于那些學習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若給他們分配到較難的內容,不免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所以教師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安排復習內容。同時,在內容安排上應該做到系統化和層次化,讓學生由淺入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學習樂趣。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對那些課前預習做得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提出高度贊揚,這也體現教師對學生努力的鼓勵和對課前預習的重視。
3.多方式預習,趣味學習
處于童真時代的小學生對事物充滿了探究心和樂趣。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突出特點,靈活轉變多種方式,讓學生寓學于樂。課前預習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啃書本或者做幾個題目。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說,讓學生親近大自然,仔細觀察一種植物,然后隨興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這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鼓勵召集附近的幾個同學圍繞課本知識一起搞個知識競答大賽,獲勝者有獎,這必然能夠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總之,對于課前預習不能一味讓學生埋沒在書海中,不能讓他們感到這是一份無聊的任務,而應該成為他們的習慣,甚至是一種樂趣。在我看來,只有這樣的課前預習才能算得上是高效的。
4.合作預習,分享收獲
有句話說得好,交換一個蘋果,還是一個蘋果;而交換一個思想就擁有了兩個思想,甚至是更多思想。這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懂得交流討論,這對于學生間的進步具有很大幫助。因而在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中同樣可以運用這種理論。我們可以把一個班分成若干個單位,讓他們合作預習。在小組中讓他們盡情交流各自的想法,共同解決一個難題。如此一來,既能達到很好的預習效果,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達到預習的增值效果。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為一種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不單單只是一種加強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的手段,更是對語文課堂知識的延伸。它對學生的自學、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幫助,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珊珊.在規范下自主:小學語文的課前有效性預習[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1(11):25.
[2]賀青山.重視語文復習環節,提高學生自學能力[J].教育革新,2010(09).
[3]劉鳳仙,甄玉蘭.談“課前預習”中的教師“巧”[J].小學教育,201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