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娥
摘 要:語文閱讀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對句子和文章思想的理解能力。初中語文閱讀占了比較大的分值,這也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重點練習的,語文閱讀需要的是一定的文學素養,而文學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積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關鍵詞:閱讀理解;教學模式;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閱讀都是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理解的文章,但是,新課改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求卻在不斷地提高,這使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也會有一些問題出現,這就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進行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分析,講述了教師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以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師的觀念和思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依然有一些不足。
1.教學方法的單一
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但是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單一,教師通常只是讓學生在課前將課文預讀,然后開始一段一段地對課文進行總結概括,使學生不能快速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不到位,而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語文閱讀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
提高。
2.過分依靠教材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將教材看得太重,只是單一地就教材的內容給學生進行講解,對于一些關于文章內容的擴充比較少,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只限于課本。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重點段落和詞句,更是要求學生進行重點記憶,因為學生缺乏對文章深刻的理解,學生也只是死記硬背,致使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越來越失去閱讀的本質,學生的內在知識并沒有得到沉淀。
3.學生缺乏主動閱讀的習慣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僅是在課上,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還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經常進行閱讀,但是為了提高成績,學生很少去閱讀其他書籍,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就沒有了主動閱讀的習慣。
二、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實踐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這個習慣不僅僅是好閱讀,還要會閱讀,能夠在閱讀中領悟到作者的中心思想。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目光更多地放在學生能力的養成方面,
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本質上的提高。
1.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過于占據主導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越來越被動,甚至是以自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學習,這會造成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自主”的機會。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討論,如在講《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討論,當學生進行討論后,就讓每個小組說出自己的討論結果,然后再讓學生分別說一說這篇文章中“說”和“做”的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究,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一下自己對聞一多先生的認識,同時,說一說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形象。教師通過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去探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
2.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們平時閱讀書籍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去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去閱讀,對于感興趣的內容我們也會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只限于對教材內容的閱讀,這就造成學生對語文閱讀興趣缺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例如在講《安塞腰鼓》這一課時,因為學生對于這些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只是對文章中內容的理解,卻不能真正感受到這些舞蹈帶給人的沖擊。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這樣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時候,就能更好地體會安塞腰鼓的魅力,對文章的內容也就能夠有一個深刻的體會。教師可以在講安塞腰鼓的同時,給學生放映一些有關我國其他的傳統藝術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需要閱讀的,如看報紙,看書,幾乎所有與文字有關的東西,都需要我們進行閱讀,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岳二平.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6).
[2]吳華.學生主體性教學的操作程序及現代學習方式探索[J].讀與寫,2011(01).
[3]周志欣.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