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當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在不斷增加和更新,而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載體,是地理學習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新思想的指導下,地理新教材的圖表形象直觀,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怎樣培養學生的讀圖興趣?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以求盡快適應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我的方法是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地圖,并在平時的教學中盡可能地強化地圖教學。
一、什么是地圖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直觀教具,又是知識來源,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地圖類型很多,有景觀圖,如自然帶這一節,課本給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和亞寒帶針葉林三幅景觀圖,通過觀察樹木,學生就能認識不同的植被類型。分布圖,如地形圖、氣候圖、河流分布圖等,地形剖面圖,還有各種等值線圖,如等高線圖、等溫線圖……它們或展示地理事物的具體面貌,或展現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建立空間概念和發展形象思維都需要以圖像作為主要媒介。基于這一教學思想,在地理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學生觀察識圖—充分用圖—自主創新。地圖學習三部曲,重在體現識圖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怎樣學好地圖
1.仔細觀察,準確獲取地圖信息
在地理教學中,很多地理知識都要通過地圖來表現,這就要求學生會觀察、分析地圖,通過觀察分析這一過程綜合歸納出有用的地理信息。以“等高線地形圖”教學為例。教師給出簡易的等高線地形圖,要求學生通過讀圖簡單歸納出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根據圖例認識圖上的線條及文字分別表示什么,再結合板圖設計問題,如學生要能讀出等高線上某點的高度,判斷兩點的高度差,然后對照地理模型思考等高線為什么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讀圖伊始,首先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讀圖,在正確識圖之后,依據題意要求,結合所學內容,合作分析、討論,直至找出正確答案。此時學生有了成功的喜悅,興致正濃,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這些閉合的等值線表示氣溫分布,你又可以讀出什么?經過學生各種思維的加工處理,層層探究、升化,得出閉合的等溫線,中心數值大表示高溫中心,反之為低溫中心。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不僅能夠讀出信息、分析信息,還能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達到知識的轉化與遷移,充分培養學生掌握和活學活用所學知識的思維和能力。
2.充分用圖,構建地理思維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所以在一些教學中常常要體現出各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合理用圖,充分了解圖中的信息并將知識進行綜合加工,有利于地理思維的培養。如“新疆”一課中,先由“疆”字展開,提示“疆”字蘊含了新疆的地形及位置特點,然后讓學生通過找圖來驗證這一說法。學生很快找到新疆地形圖和中國地圖,在地形圖上學生指出新疆以山脈、盆地為主,而且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分布特點,和“疆”的右半部結構正好吻合,根據中國地圖指出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疆,有深居內陸的位置特點,由此解釋“疆”字左半部有“拔弓保衛邊疆領土”之意。干旱的自然環境特點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要求學生根據圖討論分析“干”的原因、“干”的表現及“干”的影響。學生利用新疆景觀圖、地形圖、綠洲分布圖、交通圖,將多圖放在一起分析新疆位置、地形、氣候、農業、交通的關系,通過積極地討論認識新疆沙漠廣布、河流稀少、高山草場和綠洲分布這四個特點,而受其影響發展高山畜牧業、綠洲農業、交通呈環狀連接各個綠洲等,更由此得出位置、地形影響氣候,而氣候又影響到當地的景觀、農業生產、交通等方面。這節課讓學生充分利用地圖,通過讀圖、析圖的過程使學生對新疆有了全面的認識,形成了清晰的地理思維,獲得了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3.設計地圖,落實空間分布
在“黃河”一課中,我讓學生以地圖呈現的方式,把黃河“畫”出來。首先,明確黃河的形狀,將黃河的“幾”字圖形畫下來,然后從源頭到入海,從支流到省區,從地形到氣候,再從自然環境到黃河問題及治理。學生自學、討論,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內容,把黃河“畫”出來,要求地圖能夠呈現出黃河的“全貌”,讓人一眼讀懂黃河,而且要清晰美觀。在講課前,我先設計好問題,問題引導逐步展開,要求學生將知識點落實到圖上,逐步完善地圖,也逐步完善系統知識,最后呈現出一個有省區、有分界點、有支流的信息全面的黃河地圖。經過一系列的思考、討論、分析,學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地圖,并且按小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各小組又相互評價,完善自己的成果。最后,我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讓學生來總結一下這節課我們要掌握的東西。通過這樣一個畫圖的教學過程,學生對黃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今后區域地理的教學中,學生經常會積極地畫這樣一幅圖,并且設計將要點填充在合適的位置。精心設計的地圖,空間感十足,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讓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分布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對系統知識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能夠很好地理解并記憶所學內容,讓學生有美的感受,同時也增加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地圖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常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教會學生在生活中讀圖、用圖、繪圖,是新課改下中學地理教學極其重要的一項任務,也是素質教育在地理學科的具體體現,它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李宏波.淺談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J].陜西教育,2008(0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