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香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綜合性學科。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品德課程具有很強的德育作用,而活動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生活能力。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成果
思想品德活動課程具有獨特的功能和性質,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創新教學理念,探索有效的活動教學模式。
一、優化活動教學資源
活動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如,視頻、游戲、音樂、實物資源、人力資源、文本資源等。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許多高質量的電視節目也可以成為活動教學資源。因為其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經典臺詞以及節目設計理念等都是教學資源。優化活動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1.注重積累,實現資源共享
收集課外資源,注重觀察和積累。教師應該關注社會熱點,收集和整理有價值的新聞。在授課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整合收集到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團隊作用,建立資源共享庫,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學生力量,引導學生主動開發教學資源。
2.大力開發和利用本土資源
在開發和利用思想品德教學資源時,應該立足實際,就地取材。本土資源貼近學生生活,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使用本土資源,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實現資源的體驗價值,賦予教育更高的指導意義。
3.綜合利用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需求,靈活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充分體現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項綜合性課程,涉及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以及倫理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因此,在開發和利用該課程資源時,需要涵蓋所有領域。
4.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但是不能完全拋棄教材。教材是根據新課程要求編寫而成的,集中了許多專業的智慧,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所以,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
二、優化活動教學實施過程
合理組織活動教學,嚴格控制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做好課前準備與課堂組織
實施。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工作包括確定活動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活動設計以及教學形式等。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來確定重難點知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合理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對其進行生活化處理,使其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豐富活動形式,使其更加靈活、新穎、趣味化。
2.課堂實施策略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情景。問題情景可以是學生身邊的真實事跡,也可以是視頻材料。設置的問題必須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情景,給予每位學生發言的權利。另外,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問題。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各種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開展全班交流,展現成果。交流可以實現思想的碰撞,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全班交流。教師應該合理引導、總結、評價。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感悟教師引導,從而形成正確的知識結構。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確及時的評價。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每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都存在差異,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教師應該給予正確引導。比如,在探討控制情緒的方法時,有的學生表示自己心情不好時會吃很多,這是一種不正確的發泄方式,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一些合理的發泄方法,如散步、聽音樂等。
三、優化活動教學成果
展示教學成果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加強學生和社會的聯系。教師應該推薦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參加完活動后要求學生寫一篇與活動相關的論文;組織各類比賽,關注各種類型的比賽,推薦學生作品;在學校組織展板,展示優秀作品,讓全校師生共同欣賞和學習;將教學成果展示滲透到德育工作中。比如,教師在講解“創建班集體”一課時,可以開展“我為班級貢獻一計”的活動,讓學生為班級紀律管理、衛生管理出謀劃策,將學生建議整理匯總,形成文字,與班主任協商,張貼在板報上。通過展示學生的成果,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
綜上所述,影響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的因素多種多樣,如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師專業素質偏低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以身作則;優化活動資源和教學過程,深入挖掘和創新教材內容,展示教學成果,正確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參與活動教學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愛蘭.關于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分析[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05):197-198.
[2]劉芳艷.新課標下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J].大觀周刊,2012(43):297-29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