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玲
摘 要: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自主探索未知的過程,而不是為了應付高考而死記硬背。從多個方面談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關鍵詞:高中語文;心理環境;學習習慣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還存在些許問題,由于高考的壓力,高中語文講究熟記名詞、名句、名篇。老師關注考點,學生記考點,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占據主導地位。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高中語文教學亟須改變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提問,使課堂教學變得有活力、有新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學習活動中,并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自主提問
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有的學生比較害羞,或自卑,或膽小,通常怕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說錯話受到同學的嘲笑。在心理上有壓力、有負擔,這是造成學生不善于自主提問的主要因素。有些老師過于看重學生回答的是什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活動。語文不同于數學等其他科目,沒有那么多的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夠簡單回答、敢于回答,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做到尊重學生。對于學生理解錯誤的回答,教師應該間接引導,在課堂上盡量少批評學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學生只有在輕松、無壓力的狀態下,才會積極配合老師,才會自主地提問題。
除了減小學生的心理壓力之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狀態。高中生課程多、壓力大。在上完數理化這些難以理解、耗費腦力的課程之后,通常有些學生把語文課當做休息課。有的學生狀態不佳,不愿學、不愿聽。如果教師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問,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所以,教師在上課前要注意學生的情緒,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課始就要調動學生的情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把處于休眠狀態的學生叫醒。高中語文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比較感性,發揮的空間大,教師應通過對學生狀態的觀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引導學生構建自主提問的模式
教師要明確引導學生自主提問的目的不是為了活躍課堂,不是為了讓老師得到學生回應,學生自主提問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旨在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素養,讓其學會思考、學會提問,這不僅要應用在高中學習中,更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引導學生時,要擺脫為了提問而提問、為了表現而提問等思想,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提問的意識,養成自主提問的習慣,學會自主提問的學習方法。比如,現在老師偶爾用到的小組學習模式,將學生按人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作為組長。讓學生先自己預習課文,小組成員在一起討論課文的記敘方法、修辭手法以及自己預習后的疑問等等。然后,由老師引導,不同小組相繼發表本小組的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對學生自己沒有解決的疑問再進行講解,這時候學生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對知識點的記憶也更加牢固。
上述導學式課堂模式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提問的環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與小組一起討論的時候,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雖解決了一些學生的疑問,但還會產生新的問題。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在探討,他們的主動參與也體現了自己在小組中的價值。
三、精心設計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語文是一個感性的學科,文章內涵、表達方式、修辭手法、人物特征等都是提問的基礎。教師精心設計提問首先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入手,題目是我們對文章大體的了解,一個好的題目往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有的題目能顯而易見地展現文章內容,而有的題目是文章的關鍵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提問,不僅為課文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懂得寫作文時如何立題。其次,在學習課文前先對課后練習進行提問,課后練習是對文章重難點的理解,先看課后練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能夠快速地把握文章重點。最后,從文章內容入手來提問。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在編寫上豐富有趣,在情感表現上深邃細膩,作者在字詞句的選擇上都經過反復推敲,教師可以提問文章重點關鍵詞句的精妙應用,讓學生思考可以代替的詞句,再進行對比,講解文章用詞用句的妙處。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式的提問,讓學生產生疑問,進而自主提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提問,讓學生掌握自主提問的方法,就必須發揮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有效合理的引導,能培養自主提問的能力和習慣,能真正地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吳永軍.新課程備課新思維[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