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瑊
(漣水縣中醫院,江蘇淮安223400)
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脛腓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
徐 瑊
(漣水縣中醫院,江蘇淮安223400)
目的探究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脛腓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該院接受手術和護理的脛腓骨骨折患者45例。將其分為觀察組(22例)和對照組(2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給予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膝蓋和踝關節活動度、小腿畸形、行走情況,評定兩組患者功能恢復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并采用問卷調查評定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優良率[86.36%(19/22)]高于對照組[52.17%(12/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54%(1/22)]明顯低于對照組[13.04%(3/23)],護理滿意度[95.46%(21/22)]高于對照組[69.57%(16/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可有效地提高脛腓骨骨折術后的功能恢復,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降低患者手術后畸形發生率,促進患者膝關節及踝關節恢復。
脛骨骨折;腓骨/損傷;手術后并發癥;疼痛;護理工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術和護理的脛腓骨骨折患者45例。將其分為觀察組(22例)和對照組(23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8例;年齡 8~68歲;平均(41.2±11.3)歲;開放型骨折10例,閉合性骨折12例;住院時間10~30 d。對照組中男16例,女7例;年齡9~70歲,平均(40.6±12.1)歲;開放型骨折11例,閉合性骨折12例;住院時間10~30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1)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患者術后恢復的過程會經歷疼痛,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相應的止痛措施,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要及時給予護理方面的知識教育,告知患者骨折后的注意事項,多注意飲食均衡,護理過程要注意觀察患者情緒,避免患者由于情緒不穩定,延誤患者腿部功能恢復。(2)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知識的指導。手術后腿部疼痛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能戰勝自己,忍受疼痛,對于患者對疼痛的哭訴表示理解,與患者保持好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觀察患者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及時對患者的身體、心理變化做相應的護理。②情志護理。應貫徹整個治療過程,根據患者對自身情況的心理開放程度,采取開導說理、釋疑解惑、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式以減輕患者因焦慮情緒引起的敏感性疼痛。對于疼痛比較嚴重的患者多花一些時間開導,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做到動作輕巧,言語溫和,照顧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盡量放松,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③鎮痛劑等藥物護理。手術后1~3 d是疼痛最明顯的時刻,尤其是術后1 d,以后疼痛逐漸減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疼痛的程度,按照患者需求及醫生的指導,給予止痛劑或鎮靜劑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對患者進行語音上的引導,告訴患者麻醉性陣痛導致患者成癮的發生率小于0.1%,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醫生接受治療。由于每例患者的體質、身體吸收能力及新陳代謝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給予鎮痛劑等藥物時,應該注意藥物劑量,隨時觀察患者身體變化,避免出現不良反應。④中醫護理。由專業的中醫師觀察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疼痛的性質及疼痛的具體部位,按照中醫學上的方法配出口服或者外用的中藥,具體寫出每天服用的劑量,結合患者身體的變化,對出現的一系列反應給予中藥上的輔助治療。物理療法,術后給予患者受傷部位采用冷敷方式進行止痛。指導患者在臥床休息的過程中,一定要找準一個舒適的方式,讓身體得到放松。同時指導患者家屬,按照正確的方式給患者進行按摩,逐步地增加患者的活動量,這樣還有助于減輕手術身體上的疼痛。中藥熏洗法,其中藥配方組成:紅花、伸筋草、雞血藤、桑寄生、桑枝、海桐皮等。將這些中藥混合煎熬,熬成湯,待藥液熬好,利用藥液散發的熱力進行熏蒸,等藥液溫度降至40℃時再進行熏洗,采用浸泡方式進行熏洗。⑤飲食護理。脛腓骨骨折手術后需多食蔬菜,補充維生素,以促進鈣吸收,幫助骨骼更快恢復。手術過后會有一些發熱、舌質紅等癥狀,患者盡量攝取一些比較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根據患者不同體質及身體所需,制訂出適合患者的膳食,盡量全面補充營養。⑥環境方面。要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休養環境,患者手術后由于疼痛心情會比較急躁,所以要保持病房內的安靜,遠離嘈雜的病房,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聲音不宜過大。病房內的溫度和光線需適宜。護理后觀察患者疼痛、膝蓋和踝關節活動度、小腿畸形、行走情況。
1.2.2 觀察指標 (1)評定3個月護理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優良率,評定標準見表1。(2)觀察比較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情況,計算并發癥發生率。(3)3個月護理后,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評定患者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問卷共10項,每項分1~10分。總分大于90分為非常滿意,75~90分為滿意,50~<75分為一般滿意,低于5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表1 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評定標準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Р<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中評分為優11例,評分為良8例,評分為中2例,評分為差的1例,總優良率為86.36%;對照組中患者評分為優7例,評分為良5例,評分為中7例,評分為差4例,總優良率為52.17%(12/23)。觀察組優良率肢體功能恢復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出現靜脈血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54%,對照組中出現壓瘡2例,靜脈血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04%。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脛腓骨骨折是指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導致的脛腓骨骨干骨折[1-2]。其中骨折又分為開放性骨折及閉合性骨折,所謂開放性骨折是指骨折處皮膚破裂軟組織損傷比較嚴重,骨折的斷端與外界接觸,閉合性骨折是指軟組織損傷比較輕、骨折處皮膚未出現破裂的現象。另外,骨折線分為橫斷型和粉碎性2種。脛腓骨骨折也是脛腓骨雙骨折,目前對脛腓骨骨折的治療有很多方法[3-5],但是手術后小腿功能恢復情況是目前脛腓骨骨折領域研究的重點。術后的護理工作也同樣受到重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6-7],患者對護理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單純的常規護理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常規脛腓骨骨折手術后疼痛護理及小腿功能護理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相關研究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腿部功能的恢復情況[8]。中西醫結合中采用的中醫護理,運用中藥來降低患者術后疼痛,也起到了輔助作用。本研究中同樣也證實了這一點,觀察組肢體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結合護理能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患者腿部恢復。
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脛腓骨骨折術后的功能恢復,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降低患者手術后畸形的發生率,促進患者膝關節及踝關節的恢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張慶宇,東靖明,李奇,等.早期康復訓練對肱骨遠端骨折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2):2255-2259.
[2]陳言智.三種固定方式在脛腓骨骨折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3):5457-5458.
[3]馬橋生,林彬.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5):52-53.
[4]張少峰,黎家妹,黃雪章.帶鎖髓內釘與外支架固定用于Ⅱ度脛腓骨干開放骨折的療效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8):1188-1189.
[5]謝春意,劉曉輝,謝獲.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0):1564-1565.
[6]顧華,付建,宋小勇,等.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結合鎖定鋼板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療效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3):359-360.
[7]廉美陽.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及臨床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
[8]嚴素敏,黃少娟,楊延斌.早期康復對股骨骨折術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影響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5):15-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6.051
B
1009-5519(2015)16-2529-02脛腓骨骨折是臨床骨科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脛腓骨骨折手術后正確的護理方式對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療效,促進患者功能康復具有重要作用。常規護理方式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基于此,有關學者提出,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式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對促進脛腓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也具有重要作用[1]。本院對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獲得了較高的評價,現報道如下。
2015-05-11)
徐瑊(1977-),女,江蘇淮安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骨科護理工作;E-mail:newge1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