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 惠云云 姚國章
后打車時代:專車O2O如何崛起
南京郵電大學惠云云姚國章
摘 要:當今互聯網時代,O2O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在出行方面,根據市場定位的不同和用戶需求的差異,至少可將目前市場中的出行APP分為打車、租車、代駕、拼車四種不同類型,各自不同的功能為用戶提供多種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專車O2O是針對中高端用戶的租車服務,作為出租車的補充,發展可謂勢不可擋。本文主要探討了現階段專車O2O的發展狀況,提出了專車O2O未來的發展策略,并對專車O2O的進一步發展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專車 O2O 發展策略
一直以來,“打車難”是全國許多城市面臨的公共問題之一。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出租司機與乘客缺少可以及時溝通交流的平臺,司機與乘客信息不對等,空車掃街現象普遍的同時,有的人卻打不到車。打車軟件的出現,無疑為破除這一難題增加了解決渠道。乘客只需在手機上安裝打車軟件,輸入手機號碼等簡單信息,通過LBS定位出發地,輸入目的地名稱即可快速將信息推送給附近的出租車司機,司機查看到消息后即可前往接送。
然而,中國用車市場相當龐大且存在著不同的用戶群體,單憑出租車難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專車O2O的出現便是順應了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定位于中高端用戶,為用戶提供更加良好的消費體驗。在專車O2O的發展之路上,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例如:叫車軟件的“燒錢戰”、規范化運營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以專車O2O為研究對象,對專車O2O的發展進行了探析。
O2O即Online to Off ine,其概念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線下商家的銷售信息,消費者獲取相關信息后可以在線支付相關費用,然后獲取相關憑證,再去線下商家完成消費或體驗。這一消費模式免去了物流和商流,而只把信息流、資金流放在線上推行,消除線下商家與線上消費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等,促進線上線下相互融合,進而產生巨大的價值。
出行O2O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線上交易線下體驗。用戶通過移動端軟件發出自己的需求信息,軟件通過計算來匹配符合用戶需求的車輛,付款時用戶通過支付工具在線支付。目前專車O2O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輕平臺模式,傾向于做入口,通過互聯網平臺將閑置的車輛資源與用車需求進行對接或共享,平臺方本身沒有車、沒有司機,只做平臺對接,屬于松散管理;另一種是B2C模式,即自營模式,車輛來自自購或租賃公司,司機自聘或從專業勞務公司派遣,然后借以互聯網方式統一管理,嚴格控制車輛與人員。
國內商務用車O2O最早始于2010年5月易到用車的成立,隨著Uber進入中國市場,針對中高端用戶用車的業務逐漸被注意,從2013年起國內許多傳統打車O2O品牌相繼推出了專車O2O應用軟件,其中既有一號專車、滴滴快的、AA租車等在國內初具規模的品牌,也有九易租車等地方性用車品牌。下面以下載量、價格、服務以及便捷程度等作為參考,對目前國內幾大熱門專車服務O2O品牌進行比較分析。

表1 國內主要專車O2O品牌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到,一號專車和滴滴專車較其他專車O2O品牌無論在價格、服務,還是便捷程度方面都具有優勢,并且有經濟型、舒適型、商務型及豪華型四類服務車輛供消費者選擇。易到用車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提供租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發展偏向穩健,經過多年的磨練也已成為較為成熟的專車O2O品牌,但價格在同類中相對較高。Uber 于2013年8月進入中國,目前已覆蓋上海、北京等16個城市,作為一家國際公司,Uber強調自己的獨特優勢之處在于用戶在國外也可以使用Uber來叫車。AA租車秉承“隨時隨地、專屬用車”的服務理念,提供相對周到、價格也相對較低的專車服務,并提出了特有的“六大安全服務體系”。
雖然市場前景美好,專車O2O的未來發展卻也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是國家的“三限政策”,即汽車限購、限牌、限行政策,受政策的限制,部分專車O2O平臺選擇與傳統汽車租賃公司合作,但這也會導致未來O2O專車平臺轉型的壓力、阻力會很大;其次是監管問題,關于專車O2O商務約租車的監管辦法還不完善,只能依靠平臺本身的監管體系,負責隨時接受乘客投訴;最后是運營規范性問題,從汽車租賃公司租賃汽車的辦法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例如汽車牌照的正規性、不能給乘客當場開發票、私家車借助軟件冒充專車等。
毋庸置疑,專車O2O滿足了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緩解了出行難等問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專車O2O需要有一個正規的監管方式來管理和鼓勵它,以此擺脫黑車的困擾,將乘客的安全時刻擺在第一位,更好地滿足用戶需要。
隨著本地生活服務O2O的興起,O2O電子商務模式開始在更多領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滴滴快的通過“燒錢”戰略,使得手機叫車應用方式被人們普遍接受,專車服務O2O很有可能成為出行O2O領域的下一個爆點。專車O2O領域已風起云涌,未來如何破繭成蝶呢?
打車服務是一個相對標準化的服務,價格戰起到的作用就會比較大。而專車O2O的市場爭奪戰似乎更為激烈,不僅有BAT三巨頭齊聚首,其他參與者也均不差錢,其中易到用車、百度專車、一號專車和滴滴專車為用戶發送有時高達100元的紅包??墒侨绻荒芴岣吆诵母偁幜?,專車O2O市場價格戰的結果則是:誰補貼高就跟誰跑,最終幾敗俱傷。因此,“燒錢”戰略只能是暫時的。
專車服務的目標用戶是對服務敏感而對價格不太敏感的人群,相應地提供專車O2O服務的企業需要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來提升服務品質,增強用戶粘度。一方面是標準化與個性化,標準化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服務品質的可控性,以及更強效率的導向;個性化也是專車O2O服務不可忽視的,建立個性化元素與情感相聯系的“用車社區”,幫助司機和用戶間建立彈性的社交化服務關系。另一方面是做精與做廣,先進入某個或幾個城市,優化用戶體驗,幫助用戶在最短時間內約到車,獲得更多用戶的信任,然后再向更多的城市甚至國外推廣,不斷地發展壯大從而完善運營模式和提高盈利能力。專車O2O更需要精細化的管理,打造良好的口碑,否則只怕“大而未必好”,反被拖垮。
如果只是簡單地通過手機來接單,取代傳統的電話訂車方式,還不能稱得上是O2O、互聯網對出行的顛覆,更重要的是對車輛管理技術、車輛出行算法的改革與創新。以一個城市為例,美國Uber獨家開發的精準算法,能夠保證Uber在該城市路上的車輛最少,同時又能最短時間內抵達用戶所在地。用戶可以上Uber實時發出打車請求,幾分鐘之內就會有一輛私家車來接用戶,由于能通過GPS追蹤定位車輛,因此效率與安全性均能得到一定保障。可靠的服務可以為專車O2O平臺吸引更多的用戶,幫助合作的汽車公司最有效利用閑置車輛,從而建立與更多汽車公司的合作,反過來這又可以增加車輛供給,提高服務的可靠度,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此外,對線下沉淀數據的挖掘分析也是提升專車O2O運營效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用戶使用頻繁地點、行車路線等數據的聚合,可以明確得知用戶密集地,系統的車輛調配算法可根據聚合結果進行車輛的調配和安排,提高目標用戶的轉化率,從而降低司機空駛,大幅提高運營效率。專車O2O不僅要依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打開市場空間,更要依靠技術的升級與創新,如此才能真正地顛覆專車出行的傳統市場模式。
車輛的安全與否一直是制約專車O2O發展的重要一環。2015年1月,國家政策開始限制私家車進入專車服務領域,這一政策讓共享型P2P租車模式受到沖擊,一些專車O2O平臺的私家車供給大幅減少,但這也讓傳統租車企業成為了專車O2O平臺的“寵兒”。傳統的大中型租車公司有著多年積累的牌照經驗與營運性質車輛,專車O2O平臺可選擇與其合作,借助其優良的車輛資源與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來完善自身平臺運營的安全性與規范性。2015年3月16日,合并后的滴滴快的發布了《互聯網專車服務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規范了互聯網專車行業安全管理標準,同時使專車服務做到事前嚴格準入、事中實時監控、事后全程可追溯。通過互聯網和GPS定位等技術手段,專車O2O公司可對服務車輛進行全程實時監管,確保乘客的人身安全并更好地對服務路線、服務態度、駕駛員連續工作時間進行全面監管。此外,《標準》還明確了先行賠付保障機制,解除乘客后顧之憂。
政策并非一成不變,不斷地完善運營與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乘著專車O2O的變革浪潮,線下的傳統租車公司也開始謀求轉型,開啟自己的互聯網變革之路。隨著這些重模式公司的加入,專車O2O領域未來可能不再有傳統與非傳統租賃公司之分,專車領域的激烈競爭也會倒逼出租車行業改革。
出行包含人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如搬家、快遞、一些上門服務等。專車O2O除了提供出行服務外,還可以提供汽車新車營銷試駕服務、二手車服務、代駕服務等。現在已經有一些專車O2O平臺開始涉及汽車周邊服務,智能用車軟件Uber在美國已經涉足了搬家、送餐、送貨等多個領域;易到用車與河貍家合作推出上門美甲服務,與海爾旗下融資租賃公司合作為租賃公司提供汽車融資租賃服務等;滴滴快的在合并后也計劃開拓智能公交、同城物流等出行相關業務;神州租車通過汽車租賃切入專車O2O市場后,二手車O2O交易平臺成為了其重要的盈利增長點。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專車O2O平臺將更加深入地與產業鏈中的其他服務進行整合,業務上的創新不僅能打通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與渠道的服務需求,還能進一步完善盈利模式。
僅中國幾個一線城市,每天的用車需求就上千萬次,巨大的專車市場讓資本不斷涌入,BAT三巨頭陸續推出各自的專車軟件,洋巨頭Uber強勢入圍,租車領域資深企業神州租車也入局推出了神州專車。專車O2O服務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便捷性,提供了更高質量的服務。盡管如此,專車O2O的服務體驗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亟需完善服務體系與硬件配備。不可否認的是,移動互聯網開啟的城市交通變革新時代已經來臨,市場競爭和科技進步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專車O2O究竟會如何崛起,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嚴圣陽.打車APP折射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布局[J].中國商貿,2014(13).
[2] 郝慧麗.O2O商業模式下我國打車軟件行業的法律監管[J].商業研究,2014(10).
[3] 孫冰.AA租車CEO王利峰:風已吹來,如何才能正確起飛?[N].中國經濟周刊,2015(03).
[4] 指尖上的出行:后打車時代,智能出行服務還能怎么玩?[EB/OL].http://36kr.com/p/217177.html.
[5] 趙苗苗.O2O電子商務時代打車軟件盈利模式的探討[J].商業研究,2015(2).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c)-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