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彬
教材分析: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名著。文章成功塑造了一個膽小怕事、反對一切社會變革的保守分子——別里科夫的形象。
設計理念: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簡單,人物關系清晰,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打破常規,力求創新,采用師生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1.深入把握文中各人物的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及其社會典型性,分析套中人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2.學習文中獨特的諷刺語言與作者的幽默諷刺藝術,思考小說的主題,聯系實際,拓展文章內涵。
3.培養學生利用環境描寫來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了解當時沙皇專制統治的黑暗。
教學重點: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準確深入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難點:準確深入地把握小說主題,聯系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
難點突破:組成“別里科夫之死”人物性格形象調查組,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點,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做好充分準備,在老師的引導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自制教學多媒體課件及文學資料。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了解文本
教師簡介作者基本情況和文章的寫作背景。
1.關于作者契訶夫:了解他的成就,作品風格和創作特點。
2.介紹《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寫作背景。
3.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內容,了解必要的文學常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小組活動,探索文本
學生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
1.板書:自殺?他殺?
呈現“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
2.導語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某某級學生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調查涉及四個選題:案發背景、現場勘查、本人檔案資料、有關人士采訪。要求:6人一組,討論決定其中的一個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
3.學生討論、合作活動。
4.各小組宣讀調查報告,師適時點評,鼓勵學生的創新。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在合作互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民主討論中積極創新,從而為學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打好基礎。)
三、得出結論,明了文本
1.每個學生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2.交流所寫內容,并說說自己的調查過程及結論理由。
3.教師小結。
別里科夫之死既屬于他殺的范疇,又屬于自殺的范疇。一方面,從別里科夫日常穿著與習慣,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是極為保守的,僅僅是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他便無法接受,而華連卡并無惡意的笑就足以讓他想不開,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頑固,是促使別里科夫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者說,正是這種極端保守頑固的思想殺死了他。另一方面,別里科夫的死亦屬他殺。華連卡的一笑是別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原因卻是沙皇統治者采取的高壓政策。可悲的是,別里科夫本人甘當統治者的鷹犬,心靈僵化死亡,這才是殺害別里科夫的罪魁禍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做出最終裁定:可憐的沙俄人民應當奮起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人們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應該張開開放之眼,明眼看世,摒棄一切腐朽的舊制度,讓思想重現生機。
寫出結案報告并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步把前面的氛圍推向高潮,是對課文理解的理性總結,也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的前奏。)
板書設計:
裝在套子里的人
夸張變形的漫畫手法造成幽默諷刺的效果
荒謬絕倫的言論和一本正經的口吻,構成強烈的諷刺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