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摘 要:興趣的重要性就在于人們能夠提出比較具體的學習目標,并很容易從專業的學習中獲得成績和成就感。
關鍵詞:興趣;創新;實踐;快樂
新課程改革實踐以來,我認為,其核心應是將學生的被動學習,消極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習主體最大的效率,才能讓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實施素質教育。而轉變的關鍵是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積極主動。
孔子在論語中寫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它的意思是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無獨有偶,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一件事有興趣,即使再累也不會覺得;如果不是樂知的人,即使不累也會覺得很無聊,這是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究其原因,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興趣能夠讓人更多地接觸該領域的內容;興趣能夠讓人積極主動地尋找答案;興趣往往能夠讓人提出很多問題,同時驅動人去積極主動地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法,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興趣能夠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復習;興趣能夠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越集中,記憶的效果就越好;興趣在很多時候就是學習的方向;興趣的重要性就在于人們能夠提出比較具體的學習目標,并很容易從專業的學習中獲得成績和成就感
高中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對未知的事物有較強的求知欲望,而興趣則是求知欲望激發的主要動力。興趣能激發一個人的學習主動性,并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一個人能夠堅持學習和不斷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只要學生主動學,愿意學,那么他才會學得好。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責罵子女和老師批評學生說:"不要你做的你做得好,要你做的你不做!"殊不知家長和老師要學生做的事是他不感興趣的,當然就不愿去做,即使做也是被動的,也就做不好了;可見,想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枯燥抽象的高中學習中,更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怎樣才能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培養孩子興趣的首要任務時發現孩子的興趣。教師應該是一個伯樂,善于從細節中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從而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達到“激趣樂學”的目的。愛因斯坦腦袋非常神奇,被喻科學家中的科學巨人。但他求學的經歷,一點也不神奇,甚至被當做“低能”看待。因為他四、五歲的時候還不太會說話,整天就喜歡靜靜的坐著,常常發呆,父母一度以為他有智能障礙。 上小學的時候,除了數學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遠的最后一名,老師甚至對家長直言:“做什么都一樣,反正你的孩子將一事無成。 愛因斯終究還是成功了,歷經許許多多的波折,他進了瑞士蘇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成功的兩個關鍵是叔叔的慧眼與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師叔叔,發現他在數理方面特別有領悟力,就帶他走進數理殿堂,所以他對數理愈來愈有興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堅信兒子一定會成功,讓一個曾被當成弱智的孩子,開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作為引路者的老師和家長,只要對孩子充滿信心,引導合理,開發得當,就能找到打開孩子潛能的鑰匙。
其次,利用成功感促使學生學習。成功興趣是通過成功讓學生達到心理的滿足,享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教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興趣,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前班上有一位學生,上課小動作多、成績非常落后,厭學情緒嚴重,整天昏昏度日。后來又一次,講李清照《一剪梅》的時候,突發奇想,想讓同學們唱一唱這首歌,當時全班沒有一個舉手,看到這種場面,我再次鼓勵學生們,希望他們能抓住這次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這是我看見這名學生弱弱地舉起了手,我給了他這個機會。當她張開嘴唱歌的時候,全班同學都震驚了,她的聲音太動聽了。我抓住了這個契機表揚了她,并說以她這樣的才干足以勝任班上的文藝委員。奇怪的是,以后她上課的時候,小動作沒了,成績也奇跡般地突飛猛進,現已擠進班上的前十名。上個學期末的期末考試,我所任教的語文科目她還拿了高分。這個學期開學過來,我也明顯感覺到她現在對學習有很大的興趣。從這里我深深體會到要充分賞識每個學生,用心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他各方面的發展。所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讓學生體驗成功,嘗到成功的甜頭,使其產生自信心,這樣有利于學生追求新目標,取得新成就,隨著新成就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優化,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
第三,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因為問題能喚起強烈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親自發現事物的奧秘,從而造成驚異,激憤和成功的自豪感;鼓勵學生運用知識去解釋和改造世界,從而激起“知識主宰者”之感。這樣就使學生形成長遠的間接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增強了,上課也能全神貫注。而且學生對課堂就會有種期待。有期待了,學生們就會有興趣學,興趣調動起來了,就能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第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能較快地把教育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需要,并為滿足需要去努力。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要以愛心為基礎。教師的愛來源于對學生的了解。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學生都是有感情,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懂得什么是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同時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所以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這樣師生之間才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會有教和學的同步,才會有師生角色的互換,才會有師生教學的互補。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投身于教學活動。因為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智力和個性的發展,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家長和老師,作為孩子成長的領路人,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以使他們養成對學習的興趣。實現學習與情趣相伴,成長與快樂同行的教育目的。共同促進他們個性特色全面發展,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