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昀晨
摘 要: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們對學齡前兒童音樂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但在開展家庭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為此,我們對天津市和平區的幼兒園進行了問卷調查,經過調查研究,了解了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就在于家長在教育觀念上、教育方法上存在誤區。因此,創造良好的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的環境,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掌握正確教育方法,充分發揮教育職能部門的作用,是推動我國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教育規律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5)04-0118-04
一、引言
學齡前期(3~6歲)是人身心發展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幼兒智力發展迅速,可塑性很強。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最佳工具。根據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學齡前期是音樂才能迅速發展的時期,孩子的年齡越小,音樂的學習潛能越大。家庭音樂教育是兒童音樂教育的根基,早期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能夠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開發兒童想象力、創造力。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市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庭音樂教育的普及程度及家長在精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和平區是天津市的中心城區,共有各類性質的幼兒園一百五十多所,覆蓋面廣,分布平均,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水平居全市前列。我們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編制《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情況調查表(家長)》,對天津市和平區幼兒園依照辦園性質、條件水平及生源等情況,確定不同層面,采取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等方法進行隨機抽樣,選擇了8所具有較強代表性的幼兒園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個人基本情況,開展家庭音樂教育的目的、學習內容,家庭音樂環境等方面的情況。共發放問卷420份,收回有效問卷373份,有效率為88%,其中城鎮家長問卷293份,農村家長問卷80份 。目的在于考察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發展狀況,針對調查結果所顯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對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的重視,促進天津市家庭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天津市和平區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的問題及歸因分析
(一)家長對“家庭音樂教育”的概念模糊不清
對于“了解‘家庭音樂教育的概念”、“家庭音樂教育就是家教”、“孩子音樂學習是幼兒園的事”等幾項調查結果顯示,對“家庭音樂教育”概念了解的家長有14.4%,不了解的有71.8%,而城鎮和農村的家長對“家庭音樂教育”概念的了解存在很大差異。
存在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多數家長將“家庭音樂教育”與“家教”的概念等同或混淆。家長一般認為孩子音樂的學習應該在教育機構,如幼兒園、學?;蛘呱倌陮m等培訓機構,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責任應該歸于教師,音樂教育與家長無關。家長忽視了家庭在幼兒音樂教育方面的職責,給家庭音樂教育留下了空白。而現代音樂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開放的系統,家庭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的有效參與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音樂學習中的伙伴、榜樣、導師。復雜的教育過程要產生良好的效果,必須依靠家庭與學校的密切配合和積極互動,家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家長對開展家庭音樂教育的目的普遍具有功利性
對于“通過音樂教育使其掌握一技之長”、“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有所優惠(如,升學加分等)”、“將來從事音樂專業”、“音樂教育是以技能為主”幾項調查結果顯示,對開展家庭音樂教育的目的比較了解的家長有19.5%,不了解的有64.8%,城鎮和農村的家長對開展家庭音樂教育目的了解存在較大差異。
從問卷填寫的情況看,家長對孩子學習音樂的動機和目的普遍存在以下幾個誤區:一是從眾心理、攀比心理,其他孩子學習音樂,自己也讓孩子盲目跟風學習;二是在升學考試中獲得加分,或因文化課稍差,通過藝考另辟蹊徑;三是面對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多掌握一門技能,就業會多一種選擇,況且藝術類行業收入也不錯。由以上幾種觀點可以看出,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家庭音樂教育觀,讓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具有較強的功利性。應該說,當下我國大眾的教育觀念普遍帶有較強的功利性,音樂教育也不能避免。對教育目的的片面認識,已經使音樂教育的本質發生變化,家長僅僅視音樂為孩子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種技能和手段,忽視家庭音樂教育的最高價值是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這種觀念導致音樂教育過分夸大音樂的專業性,過分重視音樂技巧性的練習,弱化了音樂內在的審美和陶冶心靈的價值。
(三)家長不能準確把握學齡前兒童學習音樂的“關鍵期”
通過對“音樂什么時候學習都一樣”、“孩子還小,等長大以后再學習音樂”、“孩子上學前就應進行音樂教育”幾項的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對學齡前兒童學習音樂“關鍵期”了解的家長有17.6%,不了解的家長有72.1%,城鎮和農村的家長對學齡前兒童學習音樂“關鍵期”的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
學齡前即幼兒期是音樂才能迅速發展的時期?,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錯過關鍵期的教育,人的某些心理品質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從而成為終生的缺失和遺憾。由于很多家長對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夠了解,使孩子錯過了進行音樂教育的最佳時機。如,音感、節奏感等訓練,在早期培養階段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而隨著年齡增大,到了高等教育階段,音感、節奏感就越來越差,訓練起來就明顯困難。小的時候不重視樂譜知識以及音樂聽覺的開發,十幾歲甚至成人后聽覺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只能在音樂技能方面獲得提高,音樂感覺方面很難提高,各種音樂習慣甚至包括錯誤的習慣都已固化,想改掉這些毛病很難,更談不到出類拔萃了。幼兒成長過程中,個體音樂教育關鍵期會有所差別,或早或晚,視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而定,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成長情況,抓住幼兒早期音樂教育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