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強



摘 要:以素質教育為基石,培養具有創新和學習能力的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職學校,本文研究在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服務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探討如何調整專業課程體系,使專業培養適應社會崗位需求,服務于社會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崗位需求;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5-0045-04
一、專業的培養方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崗位分工越來越細化,專業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培養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的中職學校,專業設置需要以社會崗位為導向,知識和技能培養符合社會崗位的需求,應使畢業生與企業員工無縫銜接,而知識和技能培養體現在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專業也需要提高和發展,甚至轉型或趨于消亡。也就是說,如果專業不想轉型或被消亡,就必須以就業崗位為導向,不斷進行專業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的探究和改革,進行階段性的發展。
我校計算機專業設立于1994年,由于當時處在計算機技術的成長發展階段,社會需求量大,崗位對計算機就業要求比較低,畢業生就業對口率非常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入成熟階段,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受到強烈的沖擊,很多學校都剩余計算機網絡技術方向和為數不多的軟件開發方向。計算機專業已經不能以普及計算機技能的性質設置課程,也不能片面地將學生訓練成為某一軟件或某一作業的嫻熟工匠,因為時代是發展的,軟件是會被更新換代的,盡管是圖形設計,主題元素和視覺審美也會變化,熟練雙絞線的工匠面對新的傳輸介質,施工標準也將會不同。因此,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注定專業課程需要不斷的發展。培養學生嫻熟當前主流技術,更要培養學生能更新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面對社會的發展,懂得選擇和處理信息資料為已用的能力,具有任務分析、策劃、執行和進行組織管理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會學習、會工作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二、專業的就業前景
在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服務應用、物聯網智能控制以及移動互聯的發展背景下,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將不再僅僅是網絡公司或IT企業的需求,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別是現今互聯網下物流業和電子商務的成熟發展,大量的企業都走向信息化建設,甚至將業務接入互聯網,建立自己的營銷平臺或加入阿里、天貓、京東、微店等,出現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例如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因此,企業的信息化應用不再局限于建設一個單一網站用于發布新聞、發布產品服務、技術支持和被動的收集客戶需求等,而通過投放在互聯網絡上更加主動的挖掘數據,更多的全方位的宣傳推廣,甚至建立網上旗艦店、移動微店等,如此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將往著更高層面和更廣的寬度發展,這些發展將使網絡人才等到大量的需求提升。
據智聯招聘“www.zhaopin.com”發布的《就業信心指數》2014三季度分析報告,IT/互聯網的招聘需求高達40%,通信/電信的招聘需求達36%。而2014年國內二線城市招聘需求上升25%,三四線城市上升29%。
圖1數據是來自CSDN“2015IT人才招聘趨勢分析”文中的科銳福克斯服務的數據匯總分析,顯示了2015年全部招聘職位中網絡游戲、電子商務和網絡服務、計算機軟件硬件占據了60%以上。如果忽略學歷層次要求,從專業課程體系來看,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需要預測就業走向,及時調整課程體系,培養出適合社會崗位需求的人才。
圖2數據是來自智聯招聘的計算機專業五大就業崗位分析,由于計算機專業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高質量高技能的人才比較少,就業對口率比較低,大多從事銷售業務、行政文秘和倉庫管理等,相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鏈來說處于低端位置,在網絡管理、系統集成雖有一定的就業率,但比較少,而且在技術活,諸如售前售后工程師、信息安全和數據庫方面的就業就更少了。甚至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網絡工程類的崗位,例如布線施工等,也是一種體力活,并不受畢業生歡迎。而且企業普遍認為在入職之前都需要一定數量的崗位培訓,或約一周的崗位熟悉時間。因此,職業學校需要根據社會需求不斷進行專業改革,并在雄厚的實訓設施支持下,培養滿足社會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縱觀社會上諸如“北大青鳥”等教育培訓機構,大多都開設軟件技術人才的職業培訓,也極大的推動計算機軟件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就業,但很少有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培訓和就業推薦。而且網絡與軟件相比,網絡技術人才知識體系復雜,職業技能要求高,人才培養需要投入大量的設備,例如網絡通訊設備、服務器、存儲等,需要大量的資金,培養成本高,教育和培訓的實施難度大。因此,職業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育具有資源的優勢,同時為了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多方面的發展,我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開設了包括了網站開發、智能樓宇綜合布線、網絡搭建、網絡配置與管理,以及物聯網技術應用方向,及時把握社會上對安防監控、智能家居等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人才需求,使網絡技術人才從業范圍更廣、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專業的課程體系
1.專業課程培養需求
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以時代發展為指導,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圍繞著職業崗位發展的需求,進行課程體系改革,確保專業培養與產業需求在崗位上的對接。職業教育既然要不脫離時代的發展,改革需要準確獲得企業的需求,需要經過廣泛的企業調研才能得到。以網絡服務公司為調研對象,網絡服務公司的部門一般有運維、網絡管理、移動互聯、工程和銷售等,其部門職能如表1所示,培養需求如表2所示。
從表2的培養需求,可以看出學生的素質培養對于企業用人基本一致,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學習能力是中職教育的素質要求,根據學生個體氣質特點適合不同的崗位發展。而能力培養與崗位的要求基本一一對應,不同的崗位其技能要求基本不同,體現了網絡技術專業復雜的知識結構,涵蓋了硬件與軟件兩大體系。
2.專業課程設置
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根據不同崗位就業需求調整或制定專業技能的培養方向。對于網絡技術專業,其就業方向雖然有明顯的分工,例如網絡搭建與管理和網站開發與維護這兩個方向,其中網絡管理專注于網絡設備、服務器硬件設備,以及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維護等;而網站維護專注于應用軟件使用、編程開發和維護等。但對于小型企業網絡管理崗位通常需要兼顧網站維護,這也是目前很多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混雜著硬件與軟件兩個方向的緣故之一,讓學生具有更廣的就業面。
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是體現專業特色和專業的就業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基礎,具有創新與學習能力。實施層次培養,在達到專業基礎的要求后,提供適合個體發展的技能培養,培養出專業的優秀人才。課程建設的重心首先是讓學生得到專業培養,擁有很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較強的專業學習能力,為學生后續就業或提升等發展奠定基礎;其次是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達標后,可以進入提高階段學習,以優秀人才培養為目標,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和更深的技能水平,更好的與企業崗位對接。
綜合上述專業就業前景分析和企業人才培養需求,另外由于物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智能控制技術人才需求日漸增大,而且智能控制網絡的搭建與計算機網絡的搭建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可以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增加傳感器應用課程,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延伸到物聯智能控制網絡,在網絡搭建與應用方向為智能樓宇的綜合布線提供課程支持,例如圖3所示是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圖。
3.專業課程實施
(1)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需要投入建設了專業相關實訓場地,也就是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培養技能要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一般需要建設如下校內實訓室。
①計算機實訓室,為人文素質課程所使用,主要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色彩構成、網頁布局與美工、編程基礎、網絡應用開發、網站設計與開發等課程的教學。
③網絡實訓室,主要完成網絡技術基礎、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智能)網絡構建等課程的教學。
④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主要完成網絡綜合布線技術、(智能)網絡構建等課程的教學。
⑤服務器實訓室,主要完成網絡服務器部署與管理、數據庫管理等課程的教學。
另外,以校企合作設立校外實訓基礎,使教學設備與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更貼合企業的發展需求。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確保所有的專業課程都能推行一體化教學,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課程的內容,使專業學習與企業接軌,讓學生知識和能力得到共同發展與進步,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得到相互促進和相互作用,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信息化建設
目前校園網主干網絡已經覆蓋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各個區域樓宇,教室聯網及多媒體化也基本普及,配備并啟用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圖書信息管理系統等。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依托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基礎,進行信息化教學管理,建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系統,包括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由課程負責老師建設各門專業課程,依據傳統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和教案等制作資源庫上的課程內容、教學課件、微課視頻及學生作品等,使專業課程教學實現信息化手段,實現隨時隨地教學與學習。
(3)教材建設
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必須重視專業課程內容的改革,建立課程組,組織專業教師進行專業課程教材的編寫和教學研究,制作教學項目案例,進行項目教學配套教材開發。專業課程內容改革依據企業需求和行業技術發展的需求,突出實用性和先進性,與企業合作開發制作校本教材,充分利用網絡,開展微課/慕課的培訓與制作,使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形成學校和企業的特色課程體系。
(4)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模式由課程組在教學研究中進行探索分析得到,并進行培訓推廣。教學模式的研究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職業技能、創新能力培養為基本點,在專業課程體系下,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技能要求,探究有效的教學模式,實踐“做中教”、“做中學”的以項目為導向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做起來”,對學習的知識技能“用起來”。使學生在“動”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形成了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為特色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智聯發布《就業信心指數》2014三季度分析報告[EB/OL].http://www.taihainet.com/lifeid/science/201410/1327045.html.
[2]最受程序員歡迎的公司榜單發布:2015 IT人才招聘趨勢分析[EB/OL].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01-16/2823595-careerfocus.
[3]崔艷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法實踐探究[EB/OL].http://www.bxjyw.com/jspd/jyyj/lw/156248.ht.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