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秀波 王亞盛
(威海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系,山東 威海 264210)
自2012年11月份教育部發布 《關于舉辦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教培函[2012]7號)文件至今,高職教育領域掀起一股微課教學熱潮,微課開始成為各高職院校的教學研究重點項目之一而獲得重視。在研讀微課大賽評審規則、觀摩參賽作品過程中,結合微課的內涵特征、教學對象和職業教育特征等進行研究分析后發現,即使一些獲獎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各省市高職微課大賽評審規則與2015年全國高校 (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評審規則[1]基本相同。在14個三級評審指標中有以下五個要點易被忽視或誤解。
1.微課視頻指標中要求的“構圖合理”。在觀摩參賽及獲獎作品中發現視頻畫面中存在構圖不合理問題。例如,畫中畫圖像中教師出鏡構圖過小則模糊不清,過大則表現主題混亂。所以有微課專家建議應取消畫中畫構圖。通常,主體、陪體畫面宜采用二分法構圖為主,教師、學生、圖像三分法構圖為宜。
2.選題價值指標中要求的“以某一知識點、技能點、專題、實訓活動作為選題”。通常選題應遵循如下原則。
(1)知識性/技能性。該知識點/技能點內含有系統性知識/技能,可通過學習/訓練掌握。
(2)重要性。該知識點/技能點為課程內的重點或點集樞紐。通常既是難點又是重點。
(3)實用性。該知識點/技能點可提供實用經驗,有助于指導學習其他相關知識或實踐。
(4)時間性。該知識點/技能點在8~15分鐘內能正常講授完畢,使學習者學會、掌握知識和技能。一集微課只選一個知識點/技能點作為微課教學內容。
3.教學方案指標中要求的“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對高職學生而言,其全面發展包括通識知識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與道德、審美與規范等多方面。多數參賽作品忽視了相關聯的通識知識、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規范與審美方面的教育等。如:實踐類課程中工作服穿戴、師生互動交流中語言規范與文明、角色扮演中職業素質與道德體現展示不到位。
4.教學組織與編排指標中要求的“注重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個理念應變成教學行動,并予以充分展現。具體方法包括啟發學生思考、師生互動、學生操作、角色扮演、觀點評論等。
5.教師出鏡或不出鏡類微課作品指標中要求的“嚴守職業規范”。在職業教育中,教師應嚴格遵守相關行業企業的職業規范、操作規程與方法,在工作服、規范動作、職業語言、安全性等方面,不能出現違反職業規范的事項。
2015年全國高職微課教學比賽評審原則,缺乏從微課學習者的角度應考慮的相關指標,這些指標非常重要,主要有:
1.文字顯示的字號大小適宜、字跡應清晰可辨,文字圖像與屏幕底色應有較大的對比度等,一個畫面的顏色不宜過多,避免視覺混亂。
2.有學生或第三者參與教學過程時,學生、第三者的一言一行都應該符合教學目的,能促使微課學習者更好地學習、理解課程內容。
3.參與教學過程的學生、第三者不是本微課的學習者,是授課教師的助手。其目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促使微課學習者更好地學會和掌握微課中的相關內容。
4.任何與促使微課學習者強化學習效果無關的鏡頭都不應該出現。出現這樣的鏡頭一是干擾學習者的學習與思考,二是浪費時間。
5.凡是操作性動作原則上都要用特寫鏡頭予以呈現,使微課學習者能夠看清楚每一個動作細節,以便學習和模仿。涉及儀表讀數、圖表、設備結構等內容,要用近鏡頭或特寫鏡頭呈現。
山東省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評選出一等獎作品50件、二等獎作品100件、三等獎作品150件[2]。 參賽的高職院校有4大類,微課獲獎情況如下表所示:

山東省第二屆微課教學比賽獲獎統計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6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校均獲獎數、一等獎獲獎數和參賽作品數量分別為11、1和62,校均獲獎率為17.6%,四項指標均居前茅,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4類高職院校參賽、獲獎數據中,有以下3種特殊情況值得研究、分析。
1.一等獎獲獎數超過3件的院校有濟寧職業技術學院3件,德州職業技術學院5件,濰坊工程職業學院3件,棗莊科技職業學院3件。其中棗莊科技職業學院是一般院校,其余3所均是山東省第二批特色名校建設院校。
2.獲獎率超過40%的院校有4所,都是山東省第二批特色名校建設院校,分別是德州職業技術學院40.0%,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47.6%,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42.9%,山東理工職業學院45.5%。
3.獲獎率為0的院校有4所,均為山東省特色名校建設院校,分別是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4.參賽作品超過60件的院校有7所,分別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威海職業學院89件、淄博職業學院119件、日照職業技術學院83件;國家骨干院校濱州職業學院64件;山東省特色名校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79件、濰坊工程職業學院90件;一般類職業學院棗莊科技職業學院73件。
從山東省參賽作品數量、獲獎率、一等獎獲獎率3個指標的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山東省第一批特色名校整體水平較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彰顯出教學改革水平。山東省第二批特色名校則存在兩極分化現象,一部分學校高度重視,參賽作品數量多、獲獎率較高;另外,部分院校由于建設起步較晚,因此師資水平、對微課和課程建設內涵的理解及重視程度等方面都顯得不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有兩所高職院校參賽的成績非常突出,值得研究學習。一是德州職業技術學院一等獎5件,一等獎獲獎率14.5%,占全省一等獎數量的10%。二是棗莊科技職業學院作為一般性職業學院獲得一等獎3件,一等獎獲獎率為4.1%,參賽作品73件,數量位居前列。他們的主要經驗如下:
1.學院各級領導重視微課教學改革工作,進行宣傳發動,使教師從內心認識到微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對參加微課教學競賽有濃厚興趣和內在驅動力。
2.學校組織開展微課設計制作技術培訓,參加校外培訓的教師回校后進行二次培訓,聘請國內微課專家進行評價與指導。
3.進行合作分工。由專業參賽教師為主進行微課選題、內容設計和組織授課,學院網絡技術中心的教師負責錄像、后期制作等技術工作。各自發揮優勢,團隊合作。
4.學院組織校內外專家對教師的微課選題和內容方面嚴格把關,并開展校內評審、完善和改進,選拔優秀作品參加省級微課教學比賽。
山東省第二屆微課教學比賽獲得一等獎的作品都能滿足評審規程中規定的14個三級指標要求,評委給出了真實評價。但由于評審規程的14項指標限制,有些問題評委沒有提出來。通過對10件一等獎獲獎作品研讀、觀摩,對照評審規則并從微課學習者角度進行分析、比較,發現部分作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和問題。
1.以課堂錄像作為微課,缺乏針對微課學習者需求特征的微課教學過程、內容、方法等方面的策劃和設計,在課堂教學錄像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剪輯,難以滿足微課學習者的需求。
2.片頭內容雖然符合評審規則要求,但用時過長,通常情況下8~10秒為宜,但有些作品超過15秒。另外,有的作品在授課開始時又重復片頭的內容。
3.課程結束時沒有小結、課后作業。
4.對實踐內容中的重點操作、產品、設備等沒有用特寫鏡頭呈現,使微課學習者看不清楚操作要領和細節。
5.學生回答問題語言不規范,普通話水平差。
6.圖像模糊,重點內容沒有文字顯示。
7.課程導入內容對學生吸引力不明顯,缺乏來源于行業企業的真實案例作為導入。
8.對微課學習者沒有促進作用的、無關的學生出鏡較多,影響學習者視覺和觀看效果。
9.有的作品缺乏互動,有的互動過多。適宜的師生互動能夠從不同角度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1.參賽教師都會在賽前大量研讀、觀摩以往全國、省級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及相關作品,從中學習他們的優點,找出不足和問題,以便在自己的微課作品中避免重復發生類似問題。但部分教師沒有這樣做,這是導致參賽、獲獎作品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部分教師對微課的內涵、用途和要求理解不透徹,將微課按照課堂錄像進行策劃設計,認為只要課堂上的學生能夠學會、互動、看明白即可。
3.部分教師雖然也參加了各種微課培訓班,但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耗費很多精力在學習應用信息技術、錄像技術、剪輯技術,忽視微課的系統策劃、腳本設計編寫、稿本設計編寫等重要工作。
4.部分院校領導沒有真心重視微課教學與比賽工作。據調查了解,有的院校領導只是將參賽通知轉告給教師,要求感興趣的教師可以自行制作微課作品報名參賽,沒有組織相應的指導、培訓、內部評審及激勵政策等。
通過研讀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微課教學比賽15項一等獎作品可以發現。
1.微課質量水平明顯高于首屆一等獎作品和山東省第二屆一等獎作品,雖然呈現方式不同,但都能充分體現出滿足微課5大特征及其評審指標要求。
2.職業教育特征得到充分體現,如職業規范、職業環境、職業安全和職業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面在不同獲獎作品中得到相應體現。
3.教師出鏡、學生出鏡的效果非常好,有助于微課學習者理解微課內容、強化學習效果,而不是為了互動而互動。
4.對于軟件操作類課程采取錄屏方式也能很好地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適當配合動畫、企業案例開展微課教學設計,學習者的吸引力會顯著增強。
5.存在的小問題應引起忽視,如:
(1)片頭顯示內容中的微課名稱、學校、教師等駐留時間太短,而無關緊要的藝術手法和內容的呈現使片頭重點不突出。
(2)字幕選擇的字體顏色與畫面背景色重合或色差太小,不易閱讀辨析,影響學習效果。
(3)采用虛擬演播廳錄制方式有較好的視聽效果,但演播廳的背景設計應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隨意選擇意境不匹配的演播廳背景不僅不能起到預期作用,而且會使學習者產生錯誤的聯想,影響學習效果。
(4)微課結束時布置的課后作業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藝術性,直接用“作業”的方式布置作業,容易使學習者產生反感。如果將企業案例作為課后訓練題目,以指引、激勵等方式鼓勵學習者,則效果會更好。
1.職業院校領導應認真組織教師學習了解開展微課教學的深遠意義和應用價值,使廣大教師由被動轉為主動,對微課教學產生濃厚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開展微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職業院校應制訂相應的微課教學工作計劃,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開展工作,并制定相應的激勵和督導措施,經過1~2年的努力,構建完整的微課/慕課教學體系。
3.有效組織微課教學、微課設計制作方面的技術培訓,使教師深刻理解微課的內涵,從微課的策劃入手,做好微課選題、教學內容、腳本等方面設計,在此基礎上,組織好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
4.進行微課/慕課系統策劃設計,構建完整的課程教學模式和體系。正如楊滿福、桑新民在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結束后指出的:“微課來了,視頻教學資源建設有了新的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以視頻為中心的其他教學資源就失去了教學價值。”[3]由于微課的碎片化特點,因此,開展微課教學必須在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將其他相關教學資源、教材等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單獨的微課難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5.院校應定期組織內部評審指導工作,對教師制作的微課從選題、系統圖、策劃、設計和教學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審、點評,不斷改進完善微課作品水平,提高教師制作微課及實施微課教學的能力。
[1]教育部.關于舉辦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教培函〔2014〕19號)[Z].2014.
[2]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山東省第二屆高職院校微課教學比賽評審結果的公示 [EB/OL].(2014-8-19)(2014-9-6).http://weike.enetedu.com/news/html/2014-8-19/2014819182111 1.htm.2014.
[3]楊滿福,桑新民.對MOOCS浪潮中微課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屆高校微課大賽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