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隨著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憑借互聯網平臺與大數據的優勢,互聯網企業逐步涉足我國金融行業,給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經營理念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影響。本文嘗試著通過闡述互聯網金融的含義與發展現狀,進一步探討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并提出能夠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幫助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應對策略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產品和功能相結合所產生的新興領域,其本質是以互聯網為平臺提供的銀行、證券、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實現資金供需匹配、支付結算和信用媒介等功能的新型金融業態[1]。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是指所有具有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在業務內容上,不僅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還包括網上銀行、個人貸款、企業融資等等。互聯網金融已逐漸在融通資金、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傳統金融業務的核心,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方方面面都產生著巨大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出現并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主要原因也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一)互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在國內發展得非常快,網速的提高,網絡安全性的加強,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等都為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中國金融業基本上是由銀行壟斷,金融機構缺乏創新意識,服務意識提升慢。銀行主要服務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而不情愿服務于中小微企業和個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就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化、變革以及客戶需求的爆發提供契機。(三)2012年以來,新一屆政府十分強調簡政放權,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促進中小微企業更好的發展。金融監管理念出現了變化,監管政策也出現了階段性的調整[2]。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金融地位的影響
商業銀行在金融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通過其資金清算中介功能和信息中介功能建立起來的。但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降低了各種信息的獲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減弱了商業銀行信息中介功能。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自己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只要通過互聯網企業提供的金融搜索平臺,而不是商業銀行,就能使雙方很快找到匹配對象,后續的資金交易過程不需要商業銀行的資金平臺,而是由供需雙方自己完成,弱化了商業銀行資金中介功能。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
小微企業基于授信額度的限定和規避風險等原因,往往難以獲得商業銀行貸款支持。互聯網金融公司利用現金資源優勢和互聯網便捷高效的特點,憑借其在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短、小、頻、急”的特點,建立了以“網絡、數據”為核心的小額貸款模式。互聯網金融通過靈活多變的應對方式和積極創新的動力,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吸收銀行客戶資源,沖擊著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沖擊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打破了銀行壟斷資金支付的格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向第三方支付公司頒發了經營牌照,互聯網企業的業務范圍已經延伸到了目前商業銀行辦理的業務,銀行所處的支付地位,受到嚴重的沖擊。(2)改變了銀行信貸供給格局。網絡信貸平臺提供的貸款模式不僅手續簡便、操作簡單,更適合個性化的要求,對客戶的需求能夠很好的滿足,受到大眾的認可。這些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造成了重大的影響。(3)動搖了銀行的客戶基礎。很多客戶通過借助互聯網辦理金融業務,而不再是商業銀行。
三、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商業銀行應轉變經營理念與經營方式
在轉變經營理念上,商業銀行應當正視互聯網金融的存在與之對其的沖擊,要吸收、借鑒、學習互聯網“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并根據自身的條件與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實踐中認真實行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提高服務意識與水平。在經營方式方面,商業銀行要將自己的核心業務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改變傳統服務手段,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執行效率,加強客戶的參與和體驗,改變過去條款化的管理方式,向一體化運營方式轉變。
(二)商業銀行要加強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
我國商業銀行要更好地發展,就必須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合作力度。其主要的措施有一下幾個。(1)要先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商業銀行應該抓住第三方支付平臺在資金劃撥和清算業務上,需要經由商業銀行處理與過手的有利條件,將自己的服務范圍與內容擴充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實現與互聯網金融資源上的共享。(2)再而要加強與電子商務平臺之間的合作。電子商務平臺擁有大量小微企業的銷售、信用等寶貴信息,而商業銀行擁有著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商業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大量小微信貸客戶,并同時促進電子商務平臺對商戶的吸引力,最終實現“雙贏”。
(三)商業銀行應創新原有的組織架構,構建新的價值體系
商業銀行應該加大金融創新改革力度,利用互聯網發展的契機,大力開發各類金融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尋求網絡金融方向上的突破與轉型[3]。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發展,消費者會得到更多的金融實惠。商業銀行要以“小”、“快”、“簡”、“整”的原則,重新設計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使銀行業務更加電子化、網絡化,提高組織效率和離柜業務率,簡化業務操作方式,減少審批環節,打破傳統銀行部門局限,充分整合客戶多賬戶、多幣種、多投資等信息,定位于小微企業為目標客戶,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優質金融服務。
四、結束語
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國傳統金融業受到互聯網領域的不斷洗禮。互聯網金融快速成長,創新出創新出更能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既快捷、簡便又費用低廉。這些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與經營方式產生巨大沖擊,威脅到了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地位。互聯網技術與商業銀行的結合,必定會降低我國金融業的運營成本,提升金融業效率,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商業銀行正確的看待并接受互聯網技術發來的變革,通過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創新原有的組織架構,構建新的價值體系,是我國商業銀行能夠更加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耿培軍.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5.
[2]王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3.
[3]陽旭東.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4(4).
作者簡介:劉惠博(1992-),男,漢族,河南鄭州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2012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