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河北省固安縣第一中學
中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生本思想
王春艷
河北省固安縣第一中學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方式,高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全員參與,高效參與的最基本途徑和基礎性環節。而要是小組有效合作,合理分工是前提,掌握方法和技巧是關鍵,快樂體驗是保障。低重心,重向導,不求好看但求有用,重視合作中的行為習慣培養是我一貫堅持的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生本課堂;中學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全員參與,高效參與的最基本途徑和基礎性環節。學會尊重別人,傾聽別人,實現資源與智慧共享是“合作學習”的本質。在中學數學“生本”課堂中,每天的學習任務必須要靠小組合作來完成。小組合作安排在獨立研究后,班級匯報交流前。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學生間互幫互學,以優幫差,以差促優。下面,談談我在中學數學“生本”課堂實踐中所做的一些粗淺的嘗試。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最終體現的是“生本思想”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最初的嘗試階段我發現一堂數學課上,當我自信滿滿的參加到小組討論中去時,學生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很多時間都在互相推諉。即使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也是邏輯混亂,表達不清,幾分鐘過去了,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言,誰做記錄,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于衷,充當看客,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還有的小組,干脆將討論的內容棄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別人的成果,或趁此熱鬧的場景,聊起了“題”外話……面對如此小組合作學習狀況,我感覺很茫然,如何真正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而不讓新教法流于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反思、再實踐,我覺得以下幾方面是不容忽視的:
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如小組的確定、小組成員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和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更重要的是導學案內容的設置、小組評價機制的制定以及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能力和教師本身的業務能力,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后,通過成果展示、過程、感受交流等方法,組織引導學生對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改進自己的合作學習。評價的導向激勵功能對合作學習有重大意義。通過評價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合作。只有這樣也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長期以來,學生已經習慣做一個旁觀者,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一個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這種現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舊有的教學模式,那就是習慣于表揚正確,呵斥錯誤。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失敗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怕說不好被別人譏笑、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于是干脆充當“看客”,什么也不說。這樣的教學行為壓抑了學生的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積極性。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全新教學方式的運用則更能體現生本思想,它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每一個人包括教師在內都需要在無數次反復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小組合作學習中成員的“角色”感、教師的‘角色“感也只有在無數次的有效訓練中才能成就。
很多時候,教師站在講臺上,讓下面學生一組組開展學習與討論,在看似熱鬧的場景中,實質上學生有沒有開展有效性的學習活動,上面講臺上的老師是不知道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員參與,也包括教師參與,是合作學習有成效的關鍵。我認為:教師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如果能經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并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言暗示誘導學生如何發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學生發言的習慣和興趣,將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1.“導思”——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完善思維。
案例三: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們也會想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對應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這兩個三角形相似呢?嘗試用三邊對應成比例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你的猜想?學生在欣賞回味整體把握、大膽創新所帶來的“數學之美”的同時,也感受到敢于挑戰,勇于探索的成就感。
2.“導疑解難、精講點撥”。
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精講應揭示規律性。這也就是說,利用學案并不是就一味不要教師的講解了,關鍵在于講要講到學生需要之處,講到學生困難之時,講到點子上。講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除疑點,強化弱點。不僅要講知識,更重要的是講方法,講思想。這樣才能舉一反三,達到一節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遵循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不同的教學內容會有不同的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并非 “萬金油”。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適,是做秀還是教學的需要,這不僅需要教師的認同,還需要課程的認同、學生的認同。只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