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義河北贊皇縣贊皇鎮中學
物理實驗課要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張瑞義
河北贊皇縣贊皇鎮中學
物理學是一門操作性與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更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合作完成,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完成。由于現階段部分中小學的實驗條件較差,所以在實驗課上不可避免的要分組進行。因此,我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很適合物理實驗課的學習方式,可以很好的加以利用。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需要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共同探索與實踐,現在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不成熟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什么是合作學習,不僅使教師而且要讓每個學生理解它是一種怎樣的學習方式,它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只有明確了“團結協作,共同進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方針。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合作學習“在教學目標上,注重實際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以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為基點,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在合作互助重活得知識,掌握技能并提高自己與他人交往、處理認識關系和觀察、討論、合作、協調、咨詢、管理的能力,最終達到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目的。
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離開與他人的合作。特別在信息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顯得尤其重要。我們的學習也不例外,誠如勞倫斯在他的諾貝爾物理領獎詞中所說“從工作的一開始就要靠許多實驗室中的眾多能干而積極的合作者的集體努力,各方面的人才都參加到這項工作中來,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衡量,取得成功都依賴于密切有效的合作。”在物理實驗課上,要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所在小組必不可少的意愿,都應該盡可能的為所在小組處理獻策,爭取在每次的實驗活動中使本小組成員更快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小組內成員是一種榮辱與共、互惠互利的關系,從而增強小組的凝聚力與競爭力。
1.分析學生,合理分組。
怎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實驗過程中,而不做一個旁觀者。這就要考慮到學生的性別、性格、學業成績、能力傾向、交往范圍等的不同,進行合理分組。一般是進行異質分組,使每個小組內部成員形成互補性,每組成員都要包含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又要使各小組之間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為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的創造條件。即所謂“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次分組都要圍繞學習目標作適當的調整,不可把人數與人員固定。如:《用溫度計測水溫》的實驗目標較易,可以兩人一組,而《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等探究性較強的題目,則可以6人或8人一組,以便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學生的最優化組合。
2.提出目標,涉及活動。
在合作學生的過程中,學習目標應開門見山的及早提出,只有提出了大目標,每個小組才能朝著這個目標(小目標)。例如:在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直截了當的告訴學生,我們這節課的目的是測未知電阻Rx的阻值。那么學生可以圍繞此目標尋求理論依據,選取實驗器材,制定活動計劃,進行角色分工。如:器材連接者、監督檢查者、查找資料者……
3.宏觀調控,及時點撥。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 “調控者”“管理者”“咨詢者”“合作者”等多種角色,擔當起“導演”“演員”的雙重職責。在活動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發生,如果這些問題不能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點和點撥,使小組和學習討論順利開展。如:《伏安法測電阻》一課中,我有意給學生擺出下列器材:4節干電池、學生電源、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已知阻值的電阻等。有的小組按教科書上的電路圖進行器材的選取和電路的連接,而有的小組則不選滑動變阻器,這時候小組成員之間可能發生爭執,不選滑動變阻器行不行?教師課進行適當點撥,肯定這種做法的正確性,然后啟發學生,為了減小誤差,怎樣才能多做幾次取平均值呢?這時候有的學生想到改變電源電壓的方法,由原來的四節干電池串聯改為三節或二節,或者選用學生電源等方法,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鼓勵表揚。對于在學習活動中不積極或無所適從的學生,教師應進行鼓勵并幫助他們制定合適的目標,以求達到人人進步。
4.集思廣益,做好評估。
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各小組代表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將這些成果匯集在一起開展全班大討論,對于有爭議和有懷疑的成果可以采取以小組為單位的辯論形式,各小組尋找自己的理論支持,彼此爭論,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從而產生出耀眼的智慧之花,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原有的觀念更加科學、完善,并且在辯論中發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把學習成果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將學習中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育中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規律的總結與經驗的積累有待我們更多的人去實踐、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