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朱林婷
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多元化發展研究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朱林婷
摘 要:隨著4G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移動終端應用的需求量逐漸旺盛,移動支付作為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內容也借此機會迅速普及。本文從第三方移動支付的應用現狀入手,分析了第三方移動支付在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應用場景創新和安全保障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以促使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第三方移動支付 多元化 發展戰略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促使人們對移動終端的依賴程度日益提升,無論是商務應用還是日常生活應用,其重心都在向著移動終端轉移,移動商務應用的普及無疑給長期以來受傳輸速率限制和信息安全威脅的移動支付應用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商機。然而,移動支付仍然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消費者對其還未形成路徑依賴。因此,如何利用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發展機遇及挑戰,尋求有效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成為了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的工作重心。
隨著支付手段創新的日漸普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正在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接受并依賴移動支付應用。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和艾瑞市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現有的5.57億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使用移動終端進行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2.17億,占比約38.96%。其中,通過移動支付應用購買實物商品的用戶約占61%,進行信用卡還款和轉賬的占比分別為58%和36%。截至2014年12月底,消費者全年創造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則達到59924.7億元,較2013年上漲了391.3%,更是2011年交易額的80倍。
當前,移動支付應用的迅速普及一方面給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商機,但另一方面,消費者的使用意愿則極其容易受到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資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程度的影響。據易觀智庫提供的《中國移動支付安全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有超過90%的用戶在使用移動支付、理財類應用時會擔心安全問題,而在消費者最常用的手機安全軟件功能優先級排序中,手機加速和手機支付安全保障分別以高達41.65%和39.41%的比例占據排行榜前兩位??梢?,移動支付的發展對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的支付風險防控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本質上來說,第三方移動支付是一種獨立于交易雙方而存在的利用移動終端進行資金交易的方式,它能較有效地解決交易雙方的支付信任難題,因此得到飛速發展。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紛紛搶占移動支付和移動金融的市場份額,他們的發展因為有良好的機遇而迎來了非常廣闊的市場商機。
2.1 政策支持
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由于第三方移動支付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缺乏有效信用體系的移動網絡交易環境中無法對交易雙方進行約束和監督的困難,因此,職能部門允許甚至鼓勵其替代銀行等金融機構行使部分支付權利和金融業務。自2011年央行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以來,已有26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服務牌照,并活躍在國內的金融市場上。
另一方面,相關政策法規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提供了較為完善的發展支撐。為了從源頭上保證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業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國制定并出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進一步規范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從法律上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經營主體資質、資本資金狀況、業務活動范圍等做了明確要求。這不僅能保障消費者的使用安全性,還能有效避免市場的惡意競爭,從而促使第三方移動支付合法合規、健康有序地發展。
2.2 用戶規模
根據我國工信部發布的《通信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顯示,當前我國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已基本達到飽和,2014年全年移動電話普及率由90.8%上升至年底的94.5%。另據CNNIC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的手機網民規模截至2014年12月底已達5.57億,較2013年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用戶從年齡、學歷、收入等各維度都呈現長尾化趨勢。就移動支付而言,2014年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已達到2.17億,增長率為73.2%,網民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上網習慣從PC端逐漸遷移至移動端,并對其產生了更加強大的依賴性。
2.3 信任優勢
當前,我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尚不能形成有效的統一支付結構和模式。雖然以銀行為主體的傳統金融機構在消費者觀念、業務專業性、品牌信譽度、消費者認可度、資金技術實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多樣性和便捷性仍然是消費者的首要選擇。
第三方移動支付本質上是一種資金的托管代付,它成功解決了資金的安全流轉。而傳統金融機構所承擔的傳統支付結算服務由于受限于龐大的傳統業務和服務慣性,無法快速轉型至消費者信任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業務。
2.4 應用黏度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拓展了新的應用場景,使之成為繼現金、信用卡之后消費者最重要的支付形式。第三方移動支付與社交、搜索、移動購物、繳費、借貸等行為緊密結合,涉及電商、金融、銷售、交通等眾多的行業和領域,以低廉的成本和小額高頻的特點快速獲取市場份額。
此外,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商所提供的理財類產品快速帶動了移動支付用戶黏性的增長。如支付寶的“余額寶”、微信的“理財通”、網易的“現金寶”、電信的“添益寶”等理財類產品,由于用戶基數較大而很容易獲取支付客戶,用戶的支付習慣也很容易在一定的范圍和領域里得到培養,這大大增加了用戶的應用黏度。
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商憑借著推陳出新的應用和信任優勢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行業競爭、安全威脅等不可避免的挑戰。
3.1 競爭集中化
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銀行等金融機構、移動運營商、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商都希望能搶灘市場。各支付企業都盡力從用戶數量、應用場景鋪設等方面發揮資源優勢來擴展用戶 黏度,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市場中努力走差異化發展道路。但由于機遇與挑戰并存,行業格局仍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不同于傳統的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第三方移動支付更加依賴于用戶的信任和消費群體的口碑,因此,擁有龐大客戶群體的互聯網企業就獲得了絕對的市場優勢。據統計,從網購支付通道慢慢成長起來的支付寶,在2014年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中占據了82.8%的市場份額,使得行業競爭更趨集中化。3.2 安全威脅
在消費者越來越愿意接受和習慣于移動支付的同時,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而出現了金融問題叢生、在線詐騙此起彼伏的境況。移動網絡應用漏洞、終端病毒、黑客入侵等問題都加大了對移動支付安全的威脅,因此,目前安全威脅和風險隱患仍然是阻礙部分消費者選擇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的主要原因。
此外,云平臺應用的普及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會加大消費者信息泄露的風險。隨著行業數據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數據存儲轉向云平臺,并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挖掘和分析。但集成大量數據的云端存儲平臺最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一旦被人為泄露或集成了非真實信息,則會對整個移動支付行業產生影響。
3.3 權益保障不完善
第三方移動支付能夠大幅度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但對于這一新興的支付方式,我國還未形成全面的、成熟的法律體系,進而在法律適用范圍、約束條件、消費者權益保障等方面產生了立法空白或立法不明確的法律風險。
在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參與者中,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機構和移動運營商都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法人組織,商家是具有一定經營能力和交易經驗的企業或個人,只有消費者是處于極度弱勢的地位。因此,在各個支付相關企業搶占市場的同時,難免會忽略部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完善的權益保障對策。
4.1 消費者權益保障多元化發展
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是建立并維持消費者對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信任的根本動力,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得以發展的根本。因此,第三方移動支付企業要從支付平臺和商家等方面多元化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積極引導消費者的信任傾向,從而促使其產生對移動支付渠道的依賴意愿。
一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要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支付平臺的品牌知名度、支付安全性、權益保障有效程度等都對消費者的信任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移動支付平臺要把經營重心放在對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和制度的完善上,通過分期支付、擔保支付等方式打造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時,增強消費者的平臺使用意愿。
二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要完善對收款商家的監管機制。收款商家相對于消費者來說具有更強的風險防控能力,因此,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要從平臺準入、日常交易監控、售后維權監督等方面完善對收款商家的監管機制。必要時可以通過嚴格的平臺準入制度、信用評價制度、先行賠付制度、權益保障監控、不良信用懲罰機制等方式減輕消費者對收款商家的感知風險,培育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增強其對移動支付平臺的渠道依賴。
4.2 應用場景多元化發展
一是與傳統金融機構共贏發展。第三方移動支付形式相對于傳統銀行類金融機構支付形式具有更強的創新性和靈活性,但在安全性、用戶信任度等方面則存在明顯不足。因此,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應該利用平臺優越性清楚獲取用戶的需求后,在現金交易、銀行卡交易、信貸交易等基礎金融服務業務方面積極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在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提升平臺的消費者認可度。
二是與傳統支付應用場景共融發展。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采納具有信賴延續性,即消費者從某一場景的移動支付應用中獲得滿足感后,他會將滿足感快速傳遞至其他應用場景中。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則可以利用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確認方便等特點快速融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拓寬移動支付平臺的應用場景,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支付的需求,搶占移動支付市場。
三是開展金融模式的創新發展。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可以利用其線上線下跨平臺的特征,在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下對消費者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創新更適合消費者需求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增強其應用黏度。
4.3 安全策略多元化發展
一是利用第三方認證機構對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和入駐商家進行信用認證。第三方認證機構在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有效性和信用評估的執行方面具有其他機構無法比擬的優勢,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可以利用其優勢對平臺自身和入駐商家進行信用評價。一方面可以嚴格控制市場準入機制,確保入駐商家的身份真實性,從源頭上控制虛假交易和詐騙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對移動支付平臺及其入駐商家進行自查和監督,便于開展對安全支付的持續性監管。
二是利用技術創新保證支付信息安全。消費者對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的采納顧慮還表現在對支付信息安全的擔憂上。因此,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動態驗證技術、快捷支付技術、智能監控技術等快速發現風險并減少威脅,從而最大限度減少支付信息泄露帶來的損失。
移動支付對于消費者來說仍然是創新應用,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需要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移動運營商、入駐商家和消費者分工明確、互相配合,在消費者權益保障、應用場景開發、信息安全保護等方面多元化發展,才能在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的同時,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霞.4G時代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與策略[J].技術與市場,2015(01).
[2] 郭旭.移動支付模式下的消費者信任風險及對策探析[J].商業時代,2013(20).
[3] 趙玉環,葛淑英.移動支付及其消費者使用行為研究[J].財政金融,2013(02).
[4] 陳康,徐典福,張沁,包蘊琪,郭媛媛.中國移動支付產業運營模式分析[J].時代金融,2012(10).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4(b)-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