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春 牟善武
摘 要:損傷是制約體育課正常進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絆腳石。為了減少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頻繁損傷的發生,積極的開展學校體育工作。該文采用了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延安市寶塔區學校體育教學現狀;體育課傷害事故中學生受傷經歷狀況,受傷原因等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一些相應的建議,供學校體育教學參考。
關鍵詞:體育課 損傷 預防措施 思考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243-01
近年來,延安市寶塔區體育課傷害事故時有發生,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而且也給家長、教師以及學校帶也來了不良的影響。因為體育本身的特點和學校體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經常會發生傷害事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體育教師認識上的偏差,很容易忽略學生的安全,教學中缺乏嚴密的組織措施和正確的安全教育,同時學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識,也缺少自我保護的能力,更容易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雖然這些措施能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減少學校由于體育課傷害事故所帶來的困惑,但它卻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體育活動的開展,也阻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更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1 學生體育課損傷現狀
調查得出:延安市寶塔區一些學校在課程中明確安排每周的體育課時為2小時,但名存實亡,體育課被其他課挪用或者是用來補課、考試、做作業的情況經常發生。一方面說明學校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和升學率。調查看出,延安市寶塔區學生在體育課有過受傷經歷的占體育課參與人數的38%,其中男生占了82%,女生占了18%,而且很明顯可以看出受傷人數中男生占了大多半,女生僅占很少的一部分。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由于體育課的特殊性,一種身體活動內容,所有的動作都需要學生身體力行,需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男生天性大多比女生好動,愛冒險,勇于嘗試,所以他們受傷的比例比女生大的多。
2 體育課損傷的影響因素
體育教師方面的因素。站在教師的角度上,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傷害事故認識不足;忽略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是造成體育課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些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準備活動部分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實效,沒有使學生承擔主要練習的身體部位得到有效的活動。教材選擇不合理,教學內容超過大綱要求,難度過高,要求過高。課前準備不充分,體育器材準備不夠或擺放不當。
學生方面的因素。學生的態度和安全意識淡薄是造成體育課傷害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據調查,一些學生在上課時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從老師指揮,擅自做一些高難技術動作;或者同學之間打打鬧鬧,相互開玩笑,組織觀念淡薄,紀律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思想上麻痹大意,在教師講解技術動作時不認真聽講,不按照教師的規定去做。學生的心理因素也是造成體育課傷害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運動過程中,特別是學習一些新的較難的技術動作時,有些學生心理上對這些技術動作產生畏懼,缺乏勇敢的精神,做動作時猶豫不果斷,精神高度緊張,導致肌肉的僵硬,動作不協調,發生傷害事故。
3 體育課損傷是可以避免
學生認為體育課上出現傷害事故是很難避免的,對體育課上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學生對體育課傷害事故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正是由于這種狀態,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對此而造成的嚴重后果更是沒有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要告誡我們體育教師,不能以此為借口,從而放松對自己和學生的要求。學校體育教學中引發傷害事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其一:由于學校對體育課的不夠重視,學生的體育課經常被挪用上文化課,導致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低,運動能力低。其二:一些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自身安全意識淡薄,組織紀律觀念較差導致傷害。其三:一些教師責任心不高,上課態度懶散,對自身和學生的要求都不嚴格,導致發生意外。其四:學校場地設施疏于維護和更換,沒有專人負責也是造成體育課傷害事故的一個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供學校體育參考,使學校體育能夠正常健康的開展下去。
4 結語
(1)學校應當定期檢查校內的體育設施是否完善,有無安全隱患,專門組織人定期檢查體育場地、設施、設備,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思想上充分認識體育課對于我們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2)課前準備活動要充分。對于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到位,使學生在做動作之前肌肉、韌帶、各關節都充分活動到位。課前對教學內容要認真備課,充分熟悉和了解教學內容,每節課前都要做好準備活動,深入工作,將工作做到位。對于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安全隱患提早預測,做到胸中有數。
(3)體育教師應當增強責任心,提高業務水平,規范教學方法,不斷地充實自己,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創新,把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做到多學多練。
(4)課堂組織教學要嚴密,加強課堂組織管理。在練習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隱患(如鉛球,鐵餅、標槍等)的項目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相互監督機制,相互觀察,相互監督,相互提醒,對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徐泉永,李兆進.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03):105-106.
[2] 牟善武,牟善文,李思濤,等.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排序構想[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3):19-20.
[3] 錢巧鮮.校園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預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20):212.
[4] 牟善武,牟善文,楊小平,等.高校學生自我醫務監督意識培養思考[J].理論前沿,201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