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坦
莒縣一中山東莒縣
打造高效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張坦
莒縣一中山東莒縣
教師要改變定勢的教學習慣,逐步培養新的教學習慣,落實新的教育理念,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自己動手的學習習慣。
轉變習慣;學生主體性;和諧課堂;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就是高效,但是,很多時候卻事與愿違,在這方面,很多教師都做過一些有價值的探索,今天,我對打造高效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一堂高效率的課應該是:有效果,學生有進步和發展;有效用,學生從心動到行動;有效應,教學范式廣受采納,而要達成這一目標最重要的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切教學活動和設計都要圍繞學生這個教學的中心。在課堂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
教師要樹立并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現在教師都知曉學生是主體,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操作中卻依然采用老習慣,對學生不敢放手,講的過多,滿堂灌現象還大有存在,教師講學生記的習慣還沒有完全打破,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太動腦,缺乏創新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差,所以一碰到問題學生就“等”“拿”“靠”“要”,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教師要改變定勢的教學習慣,逐步培養新的教學習慣,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自己動手的學習習慣。比如講“體味文化”這一框題時,我一改往常我講學生聽的習慣,讓學生自己查找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并做成ppt向同學們展示。同學們積極響應,精心準備著。有的介紹東西方的節日,有的介紹音樂,舞蹈,建筑……站在講臺前,有的同學落落大方,有的則有些緊張,聲音較小。但不管如何,從ppt精美的圖片和背景,精巧的布局以及清晰的思路,都可以看出大家獨特的用心。通過自己動手親身參與,學生不僅汲取了課本知識,體會了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口才、膽量與信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關鍵是看教師怎樣去調動培養他。美國緬因州貝瑟爾國家培訓實驗室對“學生在每種方法指導下,學習24小時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進行科學研究發現“講授法”達到5%;“閱讀”法達到10%;“視聽結合”法達20%;“示范”法達30%;“討論組”法達50%;“實踐練習”法達70%;“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法達90%。前4種方法都屬于教師主導下的被動教學方法,學習效益值均小;而后3種方法都屬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益值均高。這種觀點和哲學家荀子的觀點具有一致性,荀子觀點“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也就是說,聽了會忘,看了能記住,做了才懂。只有自己從實踐中思考總結出的東西才具有持久性,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教師要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引導學生動眼,也就是帶著問題讀教材,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和要求,學生自己也要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動腦,學生對課本中的觀點和問題提出質疑然后和其他學生討論交流;動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相關的試題,獨立完成。為此,教師要學會大膽放手,相信我們的學生,依靠我們的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中心,教師不能遇阻代庖,不能代替學生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懶”老師培養勤快學生;而“勤快”老師往往培養懶學生。所以老師要適當的學會偷“懶”,“懶”不是不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真正落實學生是主體和演員,教師是引導和導演的教育新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首先,打造和諧師生關系。教師要經常溝通學生,關愛學生。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需。課前教師可以早幾分鐘進教室與學生們聊聊學習、聊聊生活,了解他們的狀況,因為在非課堂的環境下師生更容易真誠交流;下課后問一問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耐心的必要的講解;考試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指導,鼓舞大家的信心,緩解他們心理的壓力,只要真心愛學生,學生就會真心愛你。其次;打造和諧班風,生生和諧。學生心情舒暢,學習才能專心。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倡導學生學會團結,學會合作,學會關心他人的理念,凡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培養學生豁達的心態,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發現和疏導。教師要多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學習的催化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要用心設計,導入、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都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首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激發興趣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巧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情境的設計應保持價值中立,為學生留出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教學情境的選擇要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際。另外,還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實踐中,可以運用啟發法、問題法、討論法、身教法、圖示法、辯論法、角色扮演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當然方法服務于目標,我們應該以學定教。比如文化生活中對于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講解我們可以采用辯論法,對于重點、難點,疑惑點可以采用合作討論法。老師在課堂中要敏銳的尋找和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對學生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善于學習,善于研究,善于反思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教無定法,教師的教要根據學生的學,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就是好方法,我們要充滿激情、睿智,共同擔當與堅守來打造高效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2]趙徽,荊秀紅.解密高效課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張坦,女,漢族,山東莒縣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莒縣一中,研究方向: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