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雨澍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錦州121000)
16排螺旋CT影像在繼發性肺結核中的診斷價值
路雨澍(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院,遼寧錦州121000)
目的:探討16排螺旋CT影像在繼發性肺結核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100例繼發性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對照組采用常規B超手段實施診斷,觀察組使用16排螺旋CT影像方法實施診斷,比較兩組患者的診斷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經診斷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繼發性肺結核患者在實施診斷的過程中,16排螺旋CT影像診斷方法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的診斷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6排螺旋CT影像;繼發性肺結核;診斷價值
繼發性肺結核在臨床上極為常見,同時也會對患者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因此在臨床上對患者實施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就顯得極為重要.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需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診斷方法[1],但常規的影像學方法即B超的診斷在臨床上的效果并不佳.我院通過對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影像的方法進行診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03/2015-03 我院收治的100 例繼發性肺結核患者. 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19~76(中位46)歲.所有患者在臨床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均使用病理診斷,同時所有的患者均得到確診.將所有的患者按照在臨床上診斷過程中的診斷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 = 50).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診斷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診斷方法實施診斷,在此過程中需通過B 超診斷方式對患者進行相應診斷,并嚴格按照診斷要求進行檢查. 觀察組應用16 排螺旋CT 影像方法對患者實施診斷. 本研究中需使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16 排螺旋CT 影像機對患者實施相應掃描. 診斷指標為16 排X1.25,電壓調整為130 kV 左右,管電流約為100mA,同時射線的速度控制在20 mm/ s,螺距控制在1.375:1,層厚為7.5 mm,層距仍為7.5 mm,需讓患者在屏住呼吸的狀態下進行相應掃描.掃描完成后,原始數據的重建厚度為7.5mm,并需要使用標準的算法進行圖像重建工作,應用骨算法的形式對患者實施診斷.
1.3療效標準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影像學圖像需實施重建,并對兩組患者是否出現了繼發性肺結核的情況進行相應分析.對于已經出現了繼發性肺結核的患者需要進行相應的記錄.
1.4統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效果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檢出率9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檢出率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出率對比 (n=50,%)
繼發性肺結核是一種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疾病,同時也是目前成年人的肺結核疾病類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患者在實際的發病過程中,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癥狀以及傳染性.患者的實際發病原因包括了內源性復發原因和外源性感染原因[2].
在內源性原因方面,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臨床發病過程中,出現了由于菌血癥而造成的潛伏性的病灶,當患者出現了抵抗力下降的情況,患者的隱性結核病灶復發而形成繼發性肺結核[3].另一方面患者也會出現外源性的感染癥狀.在此過程中,結核病菌在患者的身體內部會出現一種較為嚴重的變異,因此會
出現一種慢性炎癥,具有滲出、增殖、變質三種基本病理變化的特點,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因此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就顯得極為重要[4].
常規的影像學診斷方法為B超診斷,雖然也能夠取得一定的診斷效果,但在臨床上的實際效果往往并不佳[5].因此可以通過對患者使用一種更加有效的影像學診斷的方法實施診斷.16排螺旋CT影像是一種在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影響學診斷方法,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發現患者在臨床上出現的隱匿病變的區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6].基于此,16排螺旋CT影像診斷能夠更好的發現患者在臨床上出現的病變情況,對患者在臨床上的診斷有著重要意義[7].同時在支氣管擴張、鈣化、肺氣腫、與腫瘤的鑒別等方面優于常規的B超檢查,能夠對患者起到較好的診斷效果.本研究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實施16排螺旋CT影像診斷能夠在臨床上取得更好的診斷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王濤,高春麗,宋立江,等.16排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在肺結核診斷中的運用[J].當代醫學,2015,21(8):96-97.
[2]陳國強.多排螺旋CT在繼發型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江蘇醫藥,2015,41(12):1444-1445.
[3]劉國昌.菲利普16排螺旋CT診斷肺結核結果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2):80-81.
[4]梁昌勝,孫民峰,王新華,等.低劑量MSCT在PPD陽性人群肺結核篩查的可行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3):56-57.
[5]蘇漢新,艾雪儒,劉新軍,等.16排螺旋CT增強掃描技術的臨床應用[C].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屆全國磁共振學術大會論文集,2010:800-803.
[6]Tsukaguchi K,Yoneda T,Yoshikawa M,et al.Case study of interleu?kin?1 bet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interleukin?6 productio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in patientswith diabetesmellitu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tuberculosis[J].Kekkaku,1992,67(12):755-760.
[7]李維昌,孫民峰,梁昌勝,等.低劑量MSCT在PPD陽性人群肺結核篩查的可行性研究[J].醫學信息,2014(35):326.
R445.3;R521
A
2095?6894(2015)08?020?02
2015-07-22;接受日期:2015-08-09
路雨澍.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影像診斷.Tel:0416?2393157E?mail:188994555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