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振濤++潘淑紅++王培濯++徐明
【摘要】目的 探討并分析緊急床旁起博搶救心臟驟停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25例由于不同病因造成心臟驟停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而實施緊急心臟臨時起搏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經鎖骨下靜脈緊急床旁心臟起搏的方式來進行搶救,結合體表起搏心電圖來判斷起搏額成功與否。結果 經搶救,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且起搏正常,電極導管置入的時間為4~9min,導管于體內留置時間為3~14d,沒有出現感染、心臟穿孔和心包填塞等相關并發癥。結論 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在心臟驟停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緊急床旁起搏來實施搶救,操作簡單且快捷,所獲效果顯著,尤其是血流動力學不是很穩定的患者特別適用。
【關鍵詞】心律失常;緊急床旁起搏;心臟驟停;搶救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志碼】A
緊急床旁起搏對于心臟驟停患者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除了可降低患者由于搬動所引起的一系列危險,讓搶救更為有效和快捷外,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搶救的成敗[1]。本文就緊急床旁起搏搶救心臟驟停以及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進行探討和分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所選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25例由于不同病因造成心臟驟停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而實施緊急心臟臨時起搏的患者,其中有15例患者為男性,有10例患者為女性,患者年齡為16~69歲,其臨床表現為血壓降低、頭暈以及暈厥,部分患者還出現阿斯綜合征。臨時起搏都于床旁實施。
方法:全部患者均采取穿刺左側鎖骨下靜脈途徑漂浮電極導線置入,當導線進入至血管鞘15cm以后充氣囊,接著再繼續進行推進,其中每一次推進的距離大約為2cm,加強心電監護儀的觀察,當心電示波提示患者起搏成功以后,對起搏導線氣囊進行抽取,將其抽空,接著再把導線推進大約3cm以保證張力適當,而后進行起搏閥值的測定,若閥值符合固定起搏導線需求,則對導線進入至血管鞘長度進行記錄,同時記錄自穿刺到起搏時間。在操作過程中,首先消毒鋪巾,當局麻生效以后,于鎖骨下靜脈實施穿刺,穿刺成功以后立即經過穿刺針腔來進行J型導絲的導引和插入,沿著J型導絲來送入7F或者6F動脈鞘管,連接好臨時起搏電極和起搏器,并啟動起搏器,設定好參數,于心電示波的監護下來進行起搏電極的送入,借助于心導管技術把該電極送入至右心室,于起搏狀態下對電極位置進行調整,一直到獲得穩定且有效的起搏。
結果
經搶救,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且起搏正常,電極導管置入的時間為4~9min,導管于體內留置時間為3~14d,沒有出現感染、心臟穿孔和心包填塞等相關并發癥。
討論
在臨床上心臟起搏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為通過靜脈心內膜起搏,這種起搏方式所獲療效顯著,由于床旁起搏沒有X線透視的指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對此,對于操作人員的技巧要求和經驗均比較高[2-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緊急床旁起搏搶救心臟驟停以及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進行了探討和分析,本次研究對象均采取的是經鎖骨下靜脈緊急床旁心臟起搏的方式來進行搶救,在鎖骨下靜脈穿刺中,患者采取半臥位或者平臥的方式,將胸骨角中央與喙突連線中外三分之一位置作為穿刺點,在穿刺過程中,事先可以比較大的角度進入至鎖骨和第一肋骨間,接著再以較小角度對鎖骨內三分之一位置進行針刺,其中針尖比如要始終于鎖骨和第一肋骨之間,在穿刺的過程中,注射器需保持負壓,以便于穿刺成功,使氣胸得以減少,避免各種比發證的發生[4]。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采用緊急床旁起搏搶救心臟驟停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同時起搏正常,導管置入所花費的時間比較短,為4~9min,未出現感染、心臟穿孔和心包填塞等相關并發癥。由此可見,經鎖骨下靜脈緊急床旁心臟起搏的方式操作簡單且快捷,所獲效果顯著,尤其適用于血流動力學不是很穩定的患者。此外,要注意的是在起搏成功以后,應增強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的監護,保證電源充足且導線完好沒有損傷,增強醫患之間的配合,以免出現脫位或者斷路等問題,結合患者自身病情來明確起搏時間,通常情況下不超過一個月。
參考文獻
[1] 吳正蓉,陳玉梅,曹益瑞等.床旁緊急臨時心臟起搏器在ICU室的應用[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07).
[2] 孫愛嬌,宋德明,項學軍等.床旁快速臨時起搏器安置術的臨床應用[J].安徽醫學,2010,(10).
[3] 彭芝斌,鄧世磊,楊澤敏等.床旁經靜脈穿刺臨時心臟起搏器安置術的臨床應用[J].海南醫學,2013,(15).
[4] 張曉東,劉淑婧,張超紅等.經左鎖骨下靜脈床旁球囊漂浮電極導管心臟臨時起搏的療效評價及觀察[J].中國當代醫 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