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軍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教育教學工作千頭萬緒,它的內涵牽涉到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俗話說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德才兼備是精品,德育、智育不分家,獨角戲切莫唱。近兩年來,我們立足學校德育工作實際,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行為習慣及文明禮儀教育為目標,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生德育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新發展。
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方法一、教師要注重師德培養
1.學榜樣
我校借助“最美鄉村教師評比表彰活動”選擇校內外先進教師事跡大力學習宣傳,學習先進教師的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
2.找問題
要求教師認真查找自己的內在問題,端正思想,學習先進,切實提高自己的師德素養。每學期我們學校都要進行師德演講比賽,并開展師德標兵評比活動。定期開展德育工作研討會,組織班主任、輔導員開展培訓交流活動,以培訓促進育人水平的提升。以師德教育活動為契機,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二、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文明禮儀
具體圍繞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作業檢查、收拾整理學習用具和言語文明、待人禮貌、文明游戲、集會有序開展訓練教育活動,為使活動收到成效,具體要抓實、抓好如下環節工作:
1.精心設計好訓練教育主題,利用升旗、大隊中隊活動、班會,圍繞主題開展訓練教育活動。按照有側重、分階段的原則,大隊部每月設計養成教育訓練主題,以升旗臺為輻射,圍繞訓練主題,通過主題訓練教育活動與班級的主題班會、中隊活動的有效開展,強化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與訓練,養成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與文明禮儀習慣,使學生文明程度切實得到提高。
2.組建好二級德育常規檢查隊伍,加強對德育常規的檢查、評比與考評,使二級德育常規管理落到實處,收到成效。要組建二級德育值日隊伍:少先隊的校級校管值日隊伍,班級的學生值日干部隊伍,培訓指導好這兩支隊伍認真履行好值日職責,使學校德育常規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管。要加強對上課、二操、課間、校內、升旗集會、午間到校、路隊排站等德育常規工作的督查與評比,將檢查結果與流動紅旗評比、期末優秀班級的評選掛鉤,使學校德育常規與學生養成教育和禮儀教育訓練抓落實、抓出實效。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搭建豐富多樣的學生實踐活動平臺,在活動中鍛煉提高學生。一是營造特色班級文化。各班級要充分利用板報、墻壁開展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建設圖書角;圍繞學校德育主題,定期辦好班級板報;合理利用好教室墻壁,開辦手抄報、書畫作品專欄等特色性的專欄。要突出班級特色,以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感染與熏陶。二是設計開展主題德育活動。要結合學雷鋒、清明節、端午節、兒童節等節日設計開展形式多樣、參與性強、有實效的主題活動,圍繞養成教育精心設計好每周的主題升旗,實效性開展好學校層面的德育教育與實踐活動,帶動班級活動的開展,通過多樣化的實踐體驗、自我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三、營造家校攜手共建的良好氛圍
要利用好召開家長會的契機,根據學校與學生實際,確定主題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家教講座,提高家長的育人水平,從而營造家校共建的和諧育人氛圍。
德育工作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性教育,也是培養造就有社會公德的公民的起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強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
(上接第150頁)畫畫、游泳、跳舞、寫字、演奏樂器。其中,唱歌、玩球和看書可以說是學生的最主要愛好。一方面,表明學生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的業余生活相對狹窄。而其余的活動就略顯技巧性強了一些,只要技巧要求高一些的活動,都需要孩子要有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這正是職專生所欠缺的。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應有意思地培養學生們的意志品質,從磨練毅力入手,鍛煉其品質,提高學生其綜合素質。
四、價值取向的調查
為了更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現狀,我們設計了10道問卷題。涉及到讓座、公共秩序、集體活動、軍訓等項目。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學生是積極的,進取的。其中“主動讓座”的280人、“能遵守公共場所秩序”的236人、“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270人。這說明:學生很看重集體的榮譽,能夠遵守公德,弘揚美德,學生更多的還是希望在社會交往中受到肯定、得到贊許。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時機,以校園的活動為契機,在學生的心中架起一座通往真、善、美的心靈之橋。
在調查學生“能否遵守自己的誠諾”“你最佩服的人物”“你的理想”“你對表揚的態度”時,我們發現有88.88%人回答能嚴守自己的諾言,這說明學生在他們內心深處看重誠實守信,因為他們知道“誠信”猶如一張名片,是向外推銷自己的證明。這就需要教師從正面積極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長。在調查“你最佩服的人物”時,我們看到有144人填的是“英雄人物”、24人填的是“勞動模范”、78人填的是“各類明星”、30人填的是“教師”、64人填的是“家長”。應該說這和學生的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匹配的。也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現象。但我們透過調查表,也要看到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那就是學生對“勞動”和“勞動模范”的逐漸輕視和“不認可”。這說明我們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存在著一定的價值觀的誤區。對勞動的漠視,對勞動人民的輕視,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對享樂的過度追求,對創造的一種淡化。
在調查“你對待表揚的態度”時,有206人回答為高興,56人回答為“無所謂”。在調查“你對有損祖國尊嚴事件的態度”時,有330人都表示了氣憤和不高興,有那么多的學生回答喜歡聽到表揚,有那么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福音,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學生永遠是我們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它提示我們要始終帶著賞識的心態去發現我們學生的長處,要我們始終要用贊許的目光看待我們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惟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算真正做到了為民族的興旺而培養人才。
五、學習成長的調查
在能否認真聽課、獨立完成作業情況上,卻不盡人意。職專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學習,特別是文化課,有205人的作業是在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些數據很具有普遍性,上職專的學生大部分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求知欲,更缺乏學習的動力,原因是這部分學生從小到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缺少成就感,長期得不到嘉獎,更得不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肯定與贊賞,長此以往,他們對學習缺少熱情,對學習生活感到興趣索然,從而出現逃課或其他一些問題行為,這是職業中專學生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今后所面臨的教學困難仍然是長期的,而且也是艱難的。我們必須對此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怎樣能把這類學生教會,讓他們學有所得,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很重要的課題。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調查分析,職專生的現狀躍然紙上。學生都是獨特的、活脫脫的生命體,他們的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的實際情況也各不相同的,作為教師如何能讓這群學生成為一個個熠熠生輝的“發光體”,這就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特長,從而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用“愛”來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正如冰心先生所說的那樣:“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只有這樣,職專生才能沐浴快樂的陽光,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