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牛孝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革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做才可以營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同時,小學數學教師要抓住小學生愛玩、愛問的特點,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
新形勢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所謂教學情境,指的是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系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更容易的學習到相關數學知識。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為了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更為具體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了解。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促使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得以提高。
一、從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出發,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生而言,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時,往往容易選擇放棄,不會去主動思考這一問題,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改掉這一問題,教師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面對難題的時候可以主動分析、主動思考,主動解決這些難題。比如,當教師要講解“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由于小學生會覺得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較為麻煩,因此在課堂上他們的積極性并不高。為了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將分數、小數、百分數引入到生產以及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對百分數、分數、小數有了全面的認識,并且也讓學生學習到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技巧。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從教學內容出發,確保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相符合,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大多都比較喜歡聽故事,他們覺得故事好玩又有趣。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利用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創設故事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征,如此有助于確保教師所講的故事,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故事。同時,教師應該依據教材內容創設故事情境,在營造有趣、生動教學氛圍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故事教學情境:臘月初八是小花的生日,小花的父母為小花辦了一個生日聚會,其中邀請了小花最要好的朋友的兩位朋友小剛、小雨,還邀請了小剛的父母、小雨的父母以及小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當小花許愿完就要給親戚朋友分蛋糕的時候,此時小剛說:他喜歡吃蛋糕,想要蛋糕的1/4;小雨說:她要小剛分走蛋糕的1/2;小剛的父母說:他們不太喜歡吃甜食,他們各要小剛分走蛋糕的1/4;小雨的父母說:他們與小剛的父母要的一樣;而小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要了蛋糕的1/4;小花的父母不喜歡吃蛋糕,沒有吃,那么最終剩下蛋糕多少?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助于激發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興趣,也讓學生覺得分數運算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從而增強本節內容的學習效果。對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故事教學情境,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故事教學情境不僅符合了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還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創設故事教學情境,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
三、創設游戲的教學情境,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采用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未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也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適當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促使課堂上的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數學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要想學好這門學科,必須要具備想象力以及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缺乏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那么意味著他們難以順利地解決相關數學問題。由于小學生都比較愛玩,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游戲的教學情境,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在游戲教學情境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并且他們學習的熱情也會高漲,這就可以讓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并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當教師在講解“20以內的加法、10以內的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這種的教學游戲:教師將1~20以內的數打亂,將其分別放在兩個箱子里,然后教師要選取幾個同學來玩這個游戲,當一位學生從兩個箱子里抽出兩個數之后,要迅速說出這兩個相加等于多少,如果該學生計算對了,該學生就要將卡片拿在手里;如果該學生計算錯了,該學生就要將卡片分別放在兩個箱子里,按照學生依次輪流抽取,最終哪一位同學手里的卡片最多,那么哪一位學生就獲勝了。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增強小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這門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實用性。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平移和旋轉”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將現實生活中出現電梯、火車平移等例子,或者將風扇葉片、螺旋槳旋轉等例子,引入課堂,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平移、旋轉這兩個概念,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還能夠讓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各種現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當教師在舉完例子之后,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一些現象屬于平移或旋轉?此時每位學生都各抒已見,有學生可能會說:升國旗時是一種平移運動;汽車勻速直線行駛也是一種平移運動。如此可見,生活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五、結束語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而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教學情境法、小組合作法等,這些方法的有效運用,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鐵安,宋乃慶.高中解析幾何教學策略——數學史的視角[J].數學教育學報,2007,(02).
[2]張林.在情境中探究,在樂趣中求知——《平面直角坐標系》(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J].數學教學通訊,2007,(02).
[3]毛建國.新課程與“情境-問題”為伴——淺談“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模式[J].數學通報,2006,(11).
[4]肖良霞.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0).
[5]鄭毓信.課程改革2005——論積極促進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