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張遷
摘要: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21世紀護理人員將面對日益廣泛的工作領域,社會對護理工作者的素質及職能要求也賦予了更多的內涵。為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使更多的服務對象滿意,將素質教育滲透于職業院校的護理教育教學中,促進更多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培養已志在必行。
關鍵詞:職業院校;護生;素質教育;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b)-000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臨床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疾病不僅是生物因素作用的結果,同時與環境、社會、心理等因素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于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應運而生,從單純的“以疾病為中心”向 “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轉化,對廣大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適應新的醫學模式,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與此相適應,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對護生專業技能的強化,還要注重對其進行綜合素質的教育,從而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德技并重,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1 護生素質教育現狀
1.1 存在問題
(1)目前,在我國有相當部分的人仍存在重醫輕護的思想。【1】從民眾對專業的任職來看,多數人認為護士工作負荷重,社會地位低,報酬待遇不高,很多護生選擇護理專業并非自愿,因而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態度不端正,操作練習不積極,學習效果差;
(2)我國高等護理專業教育起步較晚,與現代護理科學發展水平和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有較大差距,加之職業院校的擴招,錄取分數線的降低,使生源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學生年齡小,基礎薄弱,自律性差,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接受能力低下,不能熟練的運用于臨床工作;
(3)受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護理教育仍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綜合素質的培養,過多強調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技能操作的熟練程度,忽視對學生應變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導致教師和學生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1.2 采取措施及成效
我院作為一所職業院校,針對上述問題,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護理專業教學課程的改革(如增設護士人文修養等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實驗實訓項目的完善,強勁模擬教學方法的運用等,使大多數護生能夠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
2 加強培養效力,提高護生綜合素質
國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指出:“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踐行這一文件精神,取得良好的實效,以我院培養的兩名用實際行動詮釋臨危不懼、見義勇為,具有崇高品質的優秀護理工作者劉秋蘭和鄧瓊月作為素質教育的成果,五年制護理11級何秀月同學主動扶送摔倒老人為素質教育推廣的代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
職業院校護生素質教育應具有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可采取以下方法:
2.1 班主任充分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管理、引導和教育,組織有關“職業素質培養”話題的討論,循循善誘,讓他們自覺地把學習與自身和群體健康聯系在一起,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而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我修養。
2.2 校團委通過校園多媒體廣播系統,校園文化櫥窗,班級宣傳欄,并充分利用校訓、格言警句等進行人文熏陶;圍繞素質教育的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專題講座、事跡報告、心得體會等活動,處處展現素質教育的成果,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鍛煉能力的舞臺,更使學生的知識、人格、精神在活動中得到升華。
2.3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獻愛心等, 通過實踐鍛煉使學生把政治思想及道德觀點轉化為行為并逐步養成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到醫院見習,提前接觸臨床護理工作,通過切身體會和感悟,逐漸培養關懷、真誠、奉獻、友善等優良品質,增加自信心,激發對護理專業的興趣和熱情,加深對職業素質的理解和認識。
2.4 教師自身應注重綜合素質的完善,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及效果。在職業素質培養的過程中,依據護生的實際特點與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2】在護理理論及實訓教學過程中,將護理人文關懷滲透其中 ,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為護生創造模擬臨床的人際交往環境,有目的地鍛煉護生的交流技巧,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積極應變能力等。進行考核時, 改變以往只注重理論知識和操作過程的方式,仿效近年來我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命題形式,融入人文精神知識的內容,注重對護生情感、心理及綜合能力的評價,以此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5 阿爾伯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通過學習他人的行為而學習。【3】強調樹立榜樣的形象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最美護士”劉秋蘭、鄧瓊月的光榮事跡充分證明我院的素質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良好趨勢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榜樣事跡的“正能量”作用,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以“整體護理”模式為導向,以實現“優質化的護理服務”為目標,如何培養出更多的具有綜合素質(即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技能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護理專業人才,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提高優質護理服務的質量,提升患者及社會的滿意度。這一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積極的實踐。[4]
參考文獻
【1】孫春艷.我國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4):171-172.
【2】任麗,李云建,吳廣霞。加強護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改革方法探討[J].才、課程教育研究,2015,1:247.
【3】張惠萍.護生素質教育環節淺議[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5(1):66.
【4】鄭修霞.護理教育導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