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緩和社會就業矛盾,引導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99%的中小企業創造我國近6成的經濟總量,近一半的財稅收入,提供了近8成的就業崗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但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依然是其發展的瓶頸融資不暢,發展資金匱乏,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前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最大限度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成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關鍵。問題研究對破解企業融資困境,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健康發展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只有積極發動各方力量,形成政府、銀行與企業的三者協調與聯合,才能實現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解決系統性、全面性的融資難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關鍵;發展現狀;對策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研究分析
1.融資渠道狹窄
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首要表現是融資渠道的狹窄與不暢通,相較于大型知名企業的品牌影響力與號召力,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陷入瓶頸,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支持,但是有限的融資渠道使得其發展舉步維艱。融資困難的深層原因是融資體制的不成熟與不完善,中小企業目前融資的主要渠道是內部融資,實現自我滾動發展,而這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性質與規模,限制了企業更高程度的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并對銀行產生資金依賴性,但是銀行目前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是流動資金及固定資產的更新服務,缺乏長期的信貸支持,這也加大了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的難度。此外,鑒于證券市場入門要求高,而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及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現有創業投資體制的欠缺,使得公司發行債券困難重重。中小企業很難借助市場形成公開資金籌集的集資模式,加大了中小企業債券與股票上市難度。一旦涉及到股票與債券就意味著中小企業要承擔一定的資金風險,所以發行債券對中小企業來說并不是萬全之策。
2.自有資金缺乏,獲得的信貸支持少
資金在任何一個企業的創立、生存、成長的過程中都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是貫穿于整個企業運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企業要經營運行,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其資金需求也增速迅猛,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積累少,就很難為融資作出貢獻。除了通過自身積累外,借助金融市場進行外部融資是必然選擇,融資方式主要集中于銀行貸款,其所占份額達到85%以上。但是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中小企業一般難以滿足銀行抵押擔保條件,這無形之中加大了中小企業投資風險,影響其信用等級。目前我國基層銀行在發送貸款時有明確的權限要求,銀行普遍存在放貸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其服務對象更多地定位于大型的商業銀行,而中小企業往往因為自身的缺陷與不足被排斥在外。總體而言,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的難度也比較大,從而也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
1.企業自身素質不高
(1)中小企業現有的治理結構并不成熟。從本質上說企業的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存在必然聯系,鑒于當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者大都缺乏經營管理理論和實際經驗,其生產水平較低,經營狀況不佳,再加上企業自身積累少,負債過高,進而導致企業治理混亂,很難在短期內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嚴重阻礙了企業自身發展。同時因為缺乏必要的發展運營資金,中小企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忽視了長遠發展,導致中小企業難以建立穩定成熟的長遠發展機制,企業持續發展受到資金短缺的威脅,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2)我國中小企業缺乏基本的信用制度。目前我國執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很大程度上講求信用,企業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正常穩定發展。
本身中小企業自有資金缺乏,經營業績不佳等就較容易出現無法按時歸還借款,融不到發展急需資金,制約了自身發展。如果銀行面向該對象提供貸款業務,面對的結果往往是企業無力償還債務而倒閉,而銀行自身也要承擔必要的后果,嚴重影響了我國金融機構自身的經濟收益,很大程度上中小企業已經讓金融機構失去放貸的信心,企業失去銀行信任難以行程借貸關系,中小企業陷入發展尷尬。
(3)中小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管理體系不健全。盡管我國正極力完善企業管理體系,但仍不排除有部分中小企業因為不愿泄漏債務或者故意逃稅難以真正對外公開自身真實的盈虧情況,中小企業普遍做假賬,提供虛假經營資料,財務信息的不透明及財務報表的不真實,使得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陷入混亂,對于銀行來說也面臨著對企業財務審查的難度加大,加大對銀行信貸管理工作的干擾,銀行很難在有效時間內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態做出科學判斷,也就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信貸服務。
2.金融體制和銀行管理機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制約
轉軌中的金融業由于種種原因不重視對企業的監管與約束,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專門針對低效投資開展軟信貸支持,在全國金融體系內,以四大商業銀行為主導,部分中小型金融機構雖然參與其中但競爭力落后,受到或多或少的排擠,無論是在地區選擇還是機構設置,無論是業務范圍還是服務對象上都存在制約條件,使得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放貸與中小企業的融資形成缺口,兩者無法匹配滿足。目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較小,頻率相對較高,受到時間緊迫的限制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管理的投入太大,更多的銀行縮減了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3.宏觀經濟形勢發展層面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中小企業“錢荒”的狀況對于現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的市場影響是比較突出的,使得整個的市場面都有一些資金緊張的狀態。首先,在銀行里面,我們過去用在基礎設施,政府平臺,用在一些大型企業的投資是比較多的,整個市場的資金面在銀行分流比較突出,銀行分流突出以后,銀行的存貸比就存在著矛盾。在這種矛盾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是令人擔憂的,所以在這樣一種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在以后相當長時間內會有一個明顯的矛盾期。再者,國家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大力號召要激發市場活力,號召從業者從事創新創業活動,在這樣一股熱潮下,有很多的社會人士,包括一些大學生,包括一些轉崗的職工,還有很多熱心創業的人士,他們就要走上創業之路,在這個創業前期最缺的就是資金。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本身中小企業融資就是一個大難題,那么這一群大軍怎么獲得信貸支持的問題仍值得我們仔細琢磨。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困難解決對策分析
1.從自身入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與企業素質
一個企業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打好企業自身經營的基礎,從總體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融資困難的問題最根本在于企業自身要練好內功,加強管理,提升實力及信譽度,這樣才會實現效益的提升,使得信用獲得保障,保證融資工作的正常開展。首先,應該強化對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可以在總結分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適當地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技術,建立起適合自身發展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組織管理機構,積極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科學良性的經營管理體系,規范管理秩序,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競爭需要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其次,中小企業應健全財務體系,確保對外提供的報表是真實可靠的,保證投資機構與投資真能夠了解企業的經營與財務實際,為下一步的融資奠定基礎,為擴大生產規模做好準備工作。最后,中小企業要樹立誠信意識,建立誠信體系,制定和健全地方性和全國性的企業誠信評定標準和機制,增強企業咨詢的透明度。中小企業本身規模不大,具有較高的風險所以更應對外公開真實信息,獲取投資者的信任與理解,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駕馭資本,滿足市場需求。
2.建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實現產業升級轉型
同一領域或者同一行業內,彼此對立但是又存在關聯性的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的專業特色完成分工協作,在地理空間上形成特定的組織就是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目前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鼓勵與引導是必然趨勢。不同的中小企業通過集聚發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延長產業鏈條,加強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協作水平,以促進中小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也為其上市融資墊下堅實基礎。中小企業在完成集聚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其資金幫扶力度,集群效應使得各方面的宣傳加大,資金投資獲得擴大空間,使得企業的知名度顯著提升,當中小企業真正集聚在一起時,形成協同效應,直接促進收益的大幅度增長,在獲取收益的同時切實降低銀行的投資風險,加大企業產業競爭力,節約企業生產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目光。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想獲取上市資格,必須具備完善明確的產權關系,具有完善成熟的公司治理結構,具有法人實體并且一直保持規范運行,這些都是中小企業信用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國家出臺虧損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大背景下,為集群內的優質中小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在政府的幫扶與培育下,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通過積極的努力,更多的中小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加大了集群內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積極主動性,不斷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3.加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獲得資本市場的紅利
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部分盈利企業因為資金缺乏或者資金不能準時到位直接影響其能力的發揮,故企業應有效利用資本市場來解決融資“瓶頸”。當前經濟改革釋放出幾個方面的紅利:第一,創業創新成為浪潮,新一代的高科技企業將不斷涌現;第二是國退民進,政府需要一場大牛市來完成國企改革,實現債務去杠桿化、混合所有制和資產證券化;第三是國際化,滬港通深港通、一帶一路、亞洲基建基金、亞投行、從華盛頓共識到北京共識。因此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應該是往改革紅利多的地方走,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資本市場,要資源、換股權、拿現金、融資金,做實產業基礎,布局新一輪產業增長。再者,國家也可以在有足夠金融管制的情況下允許中小企業發行私募股,債轉股等來通過資本市場紅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綜上所述,我國正處于企業轉型過渡階段,企業的發展進入多元化階段,為進一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必須引導中小企業從自身特點出發,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論知識,不斷進行融資創新,形成科學規范的融資管理制度,優化企業融資環境,最大限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更好地推動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10):23-26.
[2]劉文磊.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01):56-57.
[3]季利.對財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相關思考[J].商業經濟,2014,(19):41-46.
作者簡介:常哲(1994- ),女,漢族,甘肅武威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