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衛孝
摘 要:本文首先對農信社資金運營風險的特殊性進行介紹,并對風險發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進行探討,以此來為日后農信社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營;風險防范
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國有銀行也不斷加入到農村金融市場中,不僅給農信社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競爭,而且還增加了農信社發展中所面臨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農信社必須對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進行全面掌握與了解,并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促進農信社健康、穩定的發展,進而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營風險的特殊性
1.隱蔽性。由于農信社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國家信用作為堅實的后盾,所以導致存款者無法面臨什么的難關,都能夠輕松度過,久而久之,農信社在發展過程中對于資金運營風險的警惕性就會降低,而且還會進一步增強風險的隱蔽性。
2.相對獨立性。雖然我國農村經濟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農信社的發展也因此得到了進一步推動,但與國有銀行相比,農信社仍然存在著規模小,服務對象少等特點,所以,在農信社的發展中,很難引發范圍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3.收益與風險的逆向波動。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下,金融機構的政府壟斷和金融市場相對而言缺乏完善性,所以,經常會導致農村金融交易所呈現出來的高資本投入和低資本回報的異常狀況。此外,在農信社實際發展過程中,由于其屬于小型的金融機構,所以在面對較大的貸款需求時,往往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是迫于行政壓力,不得不給予貸款者存款利率,進而導致“高風險,低收益”的現象普遍發生。
二、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也得到了日趨完善,但由于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從而導致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營上仍暴露出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潛在的農村金融風險,不僅會給農信社的發展造成影響,而且對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也會帶來阻礙。就目前農信社發展過程中金融風險所產生的原因來看,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
1.內部原因。內部原因所指的就是企業原因,農信社在經營和發展中,由于管理制度和機構體制方面的不完善而導致的資金運營風險是農信社發展中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經營規模小、法人機構臃腫是當前農信社發展的主要問題,這樣一來,面對市場中存在的風險,農信社往往擁有較低的抵御能力,農信社本身所具有中各項優勢也得不到充分發揮,進而嚴重制約了農信社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導致資金運營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還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方面。我們都知道,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農信社如果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就目前農信社此方面工作的開展來看,卻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地方,比如說,上崗競聘機制沒有得到引入、員工培訓制度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等,這些都會導致員工的責任感不強,工作效率低下,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信社缺乏風險抵御能力,面對風險束手無策。
2.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所致的就是社會原因,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政府偶爾的失靈,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政府部門為了更好的提高政績,從而對金融機構沒有進行全面、系統的了解便盲目投資,加上對投資項目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和完善性,最終導致投入的資金難以收回,從而導致風險的發生。二是金融市場的發展遠遠滯后于企業資金的需求,這種情況下的企業發展缺乏較寬的融資渠道,從而使得企業對銀行機構信貸的依賴性較大,這樣也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企業往往利用資產重組以及破產等方式來逃避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的銀行債務,從而使得貸款資金無法及時收回,影響了農信社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營風險防范措施
1.對外部運營結構進行全面優化。首先,為了能夠將農信社所面臨的風險降至最低,在對農村經濟建設進行投入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循“多予,少取”的原則,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確保投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要對當前農村信用的環境進行進一步完善,除了要切實提高農戶的信用意識之外,還要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以此來為日后農信社各項業務的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最后,要深入加強銀行監督部門對農信社的風險監督力度,一方面要將暴露出來的風險進行化解,另一方面則要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防范。
2.放寬金融政策。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農村的合作金融需要按照商業原則開展業務,第一要克服運行成本,第二要擴大貸款資本金來源,而且為了達到降低資金成本和克服運行成本這兩個目的,農村合作金融一方面需要通過直接吸儲、吸收股份來融入低成本資金,另一方面可以適當提高資金貸出利率。因此國家的銀監機構需要為農信社創造一個更為寬松的融資和利率浮動政策環境。
3.進一步做好富余資金的營運工作。做好富余資金的營運工作也是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防范的一個主要措施,近年來,隨著信貸規模的有效控制,從而導致了農信社的富余資金明顯增加,農信社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那么就要做好這部分資金的運營工作,同時還要對工作重點和方法進行明確,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確保富余資金的運營工作能夠起到高效、穩健的效果。這樣一來,農信社的風險防范能力必然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好的促進農信社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農村金融市場日趨復雜,農信社在發展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也必然會越來越高,如果不能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那么給農信社發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這就要求農信社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以此來進一步確保農信社經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而為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周澤炯.農村合作金融風險的內部成因與防范措施[J].農村經濟,2011(12).
[2]張定軍.有關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及防范對策研究[J].商,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