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艷麗,張洋婷,馮小雨,馬洪波吉林醫藥學院
毒理學教學的多維性
郗艷麗,張洋婷,馮小雨,馬洪波
吉林醫藥學院
資金項目:毒理學實驗課改革方案研究(吉林醫藥學院校級課題,2014)
毒理學是預防醫學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講授方法學的課程,其實踐性和理論性都很強[1]。毒理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功的掌握情況,是評價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競爭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加快、人口的激增以及人口流動性增大,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的關系日益惡化,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職業勞動保護逐漸受到重視,推動了毒理學科的快速發展,毒理學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越發明顯。毒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是推動醫學事業發展的關鍵,是提速現代化建設和增加人力資源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鄧小平同志曾指出[2]:“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在培養合格人才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優秀的教師可以培養多名合格的人才,一批好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一名好教師的引導,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可以更科學、更合理的設計課程,為學生的培養服務,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一名合格教師的成長,需掌握豐富的授課技巧,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全面的知識理論。此外,在思想方面還應與時俱進,具備培養合格人才的思想意識。本文就教師思想意識的培養提出了一些建議。
毒理學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等方法,研究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分析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作用機制,尤其是毒作用機制,為進行化學物質的安全性評價、制定衛生標準以及保障人群健康提供依據。目前毒理學已發展出一些分支,包括食品毒理學、農藥毒理學、放射毒理學以及環境毒理學等,是一門以多學科為基礎的綜合性科學。此外,毒理學還是一門方法學,是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礎,是預防醫學類專業的基礎課。毒理學主要以動物實驗為中心,需要掌握實驗設計、項目實施和運行、結果分析以及安全性和危險性評價一整套實踐技能。毒理學所針對的化學物質在體內的生物轉運和轉化又涉及到藥理、病理、生物化學、管理學、法醫學、倫理學等多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散思維,將所涉及的知識綜合整理,引導學生綜合掌握。培養學生針對相同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問題,可以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并解決問題。針對一些綜合性、復雜性的問題,把問題分成區域或層次,并逐一解決。
實驗課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我校毒理學共開設5個實驗課程:小鼠經口急性毒性實驗、微核試驗、SOD活性檢測、精子畸形實驗和行為能力測定。實驗課程是安排在了相關理論課程講完之后,5次實驗課程貫穿整個學期。這5個實驗從實驗動物的選擇、分組、染毒方法、染毒計量的選擇、處死方法及生物材料的采集都具有連續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更多的是依賴老師,從實驗前的準備,到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評價,均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生主觀上缺少能動性,完全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不利于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3]。傳統的方法屬于“授人與魚”,從形式上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未做到“授人與漁”,讓學生掌握獨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能夠勇于擔當、勇于競爭的合格人才。人才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備性資源,認識到我校毒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我校對毒理學實驗課程進行了改革和調整,將毒理學實驗課程調整到所有理論課程結束之后,5次課程連續上完,保持了5次課的連續性。從實驗方法的設計,到受試物的選擇,到使用劑量的設計,處死時間和方法的選擇,實驗內容和時間安排上具有完整性,使5次獨立的毒理學實驗課程變成了一個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在實驗的整體把握上以及前期準備方面,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擺脫了對教師的完全依賴。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通過毒理學實驗課教學,學生逐漸具有了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毒理學學科傳統的考核方法為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總和,共同構成了本門課程的結業成績。這種考核模式下,學生更看重的是期末考試成績。考試之前,對于課堂的重點內容進行突擊背誦,平時上課前不進行預習,課堂上對不理解的內容會放棄掌握,而不是通過深入探索,進一步學習并掌握,此種模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為了改變這種模式,教師從思想意識上要改變以往的思維方式,將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本門課程合格與否的標準,而是要從提高學生毒理學知識的掌握及實踐技能的角度設計本門課程結業時的考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本質上提高教學質量。本校毒理學的課程結業成績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以及實驗課成績3方面,其中平時成績主要為每個單元結束后的課堂討論成績以及課后學習小組討論報告組成,實驗課成績包括平時成績以及實驗技能考試成績組成,成績合格者才可以申請畢業實習,達到畢業要求后授予學位。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實驗成績)的比例為7:3,在這種考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我們將逐漸提高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實驗成績)的比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
[1]崔志鴻,劉晉祎,敖琳,等.以石巖為中心的毒理學教學方法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298-299.
[2]阮妮.面向成人本科生的常微分方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1:162-165.
[3]黃柏,譚盛葵.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在衛生毒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指導與應用[J].華夏醫學,2013,26(3):594-596.
郗艷麗(1981-),女,講師,研究方向為毒理學。
馬洪波(196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毒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