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道萍
摘要:審美教育是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部分。在重新審視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方面,我們可以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審美性,它能讓學生從學習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心靈得到真正的陶冶,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養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審美價值是音樂教育最重要的價值,深化審美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育中充分運用情感、感知、實踐、創造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價值。
關鍵詞:音樂 審美 價值 體現
《2011年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應該是審美,我們的課程改革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構建,這才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目標。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近些年來,我們小學音樂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同時也對學校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進行了重新審視。根據二十幾年來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結合小學音樂教育課題研究,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價值如何體現呢?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運用情感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價值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都說:“樂由情起”這就說明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感情是藝術創作的靈魂,是引導學生感悟和學習的關鍵,也是對作品最好的理解方式。音樂能夠靈動地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觀情感的一種審美體驗。它通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創造、表現、評價、鑒賞等能力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完成對學生的審美情感教育。如:在上六年級教材《藍天向我們招喚》一課時,筆者通過介紹航天員楊立偉叔叔的故事入手,培養學生從喜愛人物到喜愛歌曲的情感,特別是男同學的學習態度上有了明顯的改觀,體現出激情四射的情感,從歌聲中可以感受到學生對航天員叔叔的熱愛以及對航天工作的向往。以情感感人,恰到好處的使學生陶醉于音樂之中,盡量把教學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隨著音樂節奏動起來。學生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熱情高漲地學習態度,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恰當的情感教學,充分體現音樂審美教育的價值。
二、運用感知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價值
感知即“聽、感、動”的總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的要點,是審美教育的核心。”如果沒有對音樂藝術實踐中音樂美的感知與理解,就無法實施審美教育。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重要條件,因此必須注意聽覺感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養成完整而充分聆聽音樂的習慣,使學生在音樂層層深入與發展過程中收獲體驗與感受。
比如在欣賞音樂劇《東郭先生與狼》時,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創編“音樂劇”中的不同場景的對話、表演,根據劇情設計服裝、道具、布景、化妝等,聽者會對音樂劇中不同場景的音樂做出角色性的變化,并準確幫助把握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通過音樂、語言及肢體動作等生動的表演,豐富的形象表演產生美的享受,從而使理智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愉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唱歌課《小動物回家》中,也同樣詮釋了聽的藝術魅力,通過不同聽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學習音樂新知,1.感知音樂中的旋律美。(旋律花、旋律條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在旋律中蘊含著這么美的東西,有音的高低、音的長短。)2.感知音樂中的節奏美。(通過簡單的強弱節奏拍打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感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動力。)3.感知音樂中的姿體美。(在律動中、歌表演中充分讓學生感知自己體態美。)4.感知音樂中的力度美。(在演唱歌曲時及表演唱時讓學生理解音樂中力度的強弱,可以充分體現小動物不同的形象特點。)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情緒體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音樂表現把音樂情感和自己的情感融為一體,并能動的表達出來。在課例《美麗的夏牧場》的課堂上,由聽的藝術貫穿了全課。由歌曲的初聽(閉眼聆聽——初步感受音樂)到復聽(師表演舞蹈生分辨什么民族——加深音樂印象)到學習歌曲(分歌譜、歌詞對比教學——深入感知音樂)再到最后表現歌曲(學生能用舞蹈、器樂等各種手段表現音樂——達到理解音樂),圍繞聽辨對比創設高效課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音樂審美教學目的。有序的感知教學,充分體現音樂審美價值。
三、運用實踐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價值
音樂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實踐體現了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特征。通過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等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如:五年級教材《吹起羌笛跳鍋莊》一課中,筆者讓學生實踐體驗跳鍋莊舞的感覺,學生激動、興奮的情緒無以言表。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感知音樂所帶來的無限魅力。在組織我校校歌《希望之歌》參加全市校歌評選排練演出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興趣特別濃厚,男生表現尤其積極,因為大家知道可以穿上美麗的服裝,化好妝面對攝相鏡頭表現自己,充分展現美,讓學生們從中感受服裝美、音樂美、舞臺美、隊形美等。六一兒童節的各類才藝表演更是讓全校學生熱血沸騰、興奮不已。合理的實踐性教學,充分體現音樂的審美價值。
四、運用創造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價值
“勞動創造了美”。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它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創造出來的,音樂學習也是一種極具創造性的活動。音樂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通過音樂表演和音樂創作去創造美。如:演唱中的聲情并茂,演奏中的速度、力度、肢體上的創作變化。課堂中讓學生創編歌詞,都可以說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它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段,表達著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體現不同形態的美,創造性的再現。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對美的感知能力。把自己的審美經驗和情感體驗與創作的音樂緊密融合,增強美的創造力。有效的創造性教學,充分體現音樂審美價值。
總之,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中所產生的功效將越來越得到具體體現,會越來越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音樂教育中審美價值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