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華業(yè)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個人沒有食欲,勉強把食物呑到胃里,就會引起惡心、嘔吐,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在饑餓的驅(qū)使下把食物吃下去,胃就會很好地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是如此。可以說,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極為重要。那么,怎樣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呢?我在教學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從讀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前提,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讀少,讀課文時容易唱讀或讀得平淡,達不到讀的效果。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時應特別重視對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指導,要以朗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范讀課文時,教師一定要讀出課文的蘊味,做到精神飽滿、抑揚頓挫、聲情并茂。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準確、細膩的講解,使學生知道朗讀還有很多的講究和方法,從而去體味讀書的樂趣,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到讀書是一種快樂。
二、在活動中激發(fā)興趣
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好動的特點,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或表演,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深化,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且消除學生的疲勞。
比如,學習《一片樹葉》一課時,通過學生的反復閱讀及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懂得了愛護樹木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大多數(shù)學生分別按角色把課文內(nèi)容表演一遍,重點指導語言對話。一節(jié)課下來,每一組表演的同學都興趣盎然,作為觀眾的同學也一個個躍躍欲試,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從切身的體會中受到了教育。
三、以情入境,激發(fā)興趣
學生學習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作者和編輯精心制作的藝術(shù)品,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能夠產(chǎn)生出美的藝術(shù)氛圍。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解中必須進入情境,以自身的情趣去感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從而帶動學生涉入情境,去體會情感內(nèi)涵,接受美的熏陶。我十分注重在課堂上用生動的語言、富于感染力的表情、婉轉(zhuǎn)動聽的多媒體歌聲,以及多媒體課件等電教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樂學氣氛。如教《草原》一課時,我先放上多媒體圖片,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草原廣闊美麗的景色,然后再加上美麗的歌聲:“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用圖片、歌聲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得到美的享受。又如,教《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把課文自由讀一遍,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五壯士英勇獻身的錄像課件。這一段課件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多學生看完錄像后,被五壯士的精神品質(zhì)所感動,為理解課題,為什么要稱“五壯士”,而不稱“五戰(zhàn)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時也為這堂課的講解做好了鋪墊。這種以情激趣的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深究課文內(nèi)容的濃厚興趣,還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教師的情緒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課堂的輕松活躍氣氛,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自身情緒的波動起伏;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誘導啟發(fā)和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應始終注意自己情緒的調(diào)節(jié),要有寬容的態(tài)度,不要隨意遷怒于學生,以自己飽滿的情緒去帶動學生的情緒,并時刻注意對學生的鼓勵和啟發(fā),嚴禁一切挖苦、諷刺、謾罵學生的不良行為。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講解,對課堂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四、恰當提問,激發(fā)興趣
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要具體,難易要適中。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的問題過難,學生回答不上,就會采取觀望的態(tài)度;提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覺得沒意思則不愿意回答;提的問題不具體,會使學生無從回答,從而使課堂教學陷入僵局,最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沿著問題去思維想象,達到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積極地獲取知識。
五、合作學習,提高興趣
實驗表明,許多人合起來共做一件事,可以提高個人活動效率。同樣,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夠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是一種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效教學方法。因為學生在氣氛活躍的合作小組中學習熱情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從而暢所欲言,互相促進。
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增強興趣
應用信息技術(shù)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借助這一手段能化抽象為直觀,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經(jīng)常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使課堂教學直觀化、形象化、通俗化,幫助學生從難學、苦學中掙脫了出來,變成了易學、樂學,使課堂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氣氛,不再是一潭死水。
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獨特的地理風貌、異域風光,以及小艇奇特的樣子、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shù)。真切的動人畫面,富于感染力的音樂勾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完全把他們帶到了那個美麗的國度,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體驗到了威尼斯的美、小艇的美、悠閑生活的美。一時間,學生感慨萬千,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威尼斯的人們離不開小艇,孩子上學,大人工作,閑暇時坐小艇去聽戲、游玩,生活既井然有序又別有一番情趣,我感受到了生活是多么美好,我真想去那兒旅游啊!”這正是因為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的應用給學生展示了豐富多彩的信息,誘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