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環
摘要: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剛升入初中時,都有很強的上進心,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都想從頭開始,告別過去一些不好的習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的學生會表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慣,如不愛學習,不寫作業,課堂注意力不集中,違紀次數增多等。是什么原因讓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這是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需要情感的關愛和鼓勵,而且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影響教師的教學,還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取心。所以教師必須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表現情況。
關鍵詞:初中英語 ? 情感教育 ? 課堂教學 ? 學生
我們經常講,態度決定一切,興趣決定成績。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新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情感態度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它主要包括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具體來講,就是要激發學生對科任教師的情感和對英語學科的情感。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呢?筆者認為,就是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搞活躍,把師生情誼建立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英語,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一、教師要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這一活動的主體。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痹诮虒W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某學科的學習態度,往往取決于對任課教師的喜好,中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將尤為突出,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教師所傳授的學科,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情感的土壤。不管在課堂內外,還是學習生活中,我們都要讓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熱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學生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情感體驗,并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信任和愛戴,而且由喜歡教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學生一般都非常重視教師對他們的態度,教師的態度會對師生關系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心理脆弱的學生,感情聯絡會起到更大的作用。教師任何時候都要調整好自己對學生的態度,使課堂有一個融洽、親切、溫暖的氛圍。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美的手勢,都會使學生有一種被重視、被關心的感覺,體會到教師是真誠的、可依賴的,繼而把自己純潔無瑕的愛遷移到所學的學科上。
二、關注學生的狀態,調整教學
對學生情感的關注不能停在口頭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態。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在學期末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評價,以打分的形式反饋出教師的上課情況和一學期的工作情況。我有一位同事,平時的教學成績是數一數二的,在領導和同行的眼中是非常優秀的教師,是學校的模范教師和先進工作者。但是在學期末學生評價中,成績卻是最低的,這讓我們大吃一驚。這位教師也很納悶,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我們的勸說下,他把學生的打分表找了過來,一份一份地認真分析了一下。最后他發現,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師生關系這一欄,他的分數較低,在其他的作業批改、課堂教學、提問情況等方面得分較高。而另外的一位教師平時的教學成績一般,作業的批改也是馬馬虎虎,但是在學生的評價中卻是分數最高的,也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把他的評分表也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位教師在師生關系一欄深受學生的好評。這也告訴我們教師,學生有好的成績并不能讓學生對教師心存感激,拉近師生關系,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方面,才能讓他們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把教學工作做好,還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來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研究,讓學生既能夠學到知識,也能夠和教師交朋友,體現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成功體驗指的是個體在取得成功時所產生的自我滿足、積極愉快的情緒感受。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學習取得成功或者失敗會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有些學生是想學好的,也想取得好成績,只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距,因此我們教師要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當學習取得成功時,如,解決一道難題、背過一篇文章、記住幾個單詞、順利完成一次作業等,都可以使學生產生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如可以把學生分小組,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是課下進行小組比賽,無論是書寫還是平時的考試,或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都可以給小組加分。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讓好學生和差學生都參與進來,還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自己是可以學會的,他們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我們不要對學生的對錯進行直觀的評價,不要否定那些有上進心但是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太樂觀的學生。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時,我們的教學才會是順利的、高效的,才是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
總的來說,學生成績的好壞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得到的,但是學生情感的教育和關懷是被教師忽略的,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多關心學生,讓學生在提高成績的同時,能夠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
參考文獻:
[1]葉奕乾.祝蒞里.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3.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5.
[3]盧正芝.張偉平.現代教育學導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10.
[4]孫時進.社會心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