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遼寧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試論第二語言習得的策略
劉 娜
遼寧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和教育者都應該充分地認識到:掌握習得策略是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學習者不能正確采用習得策略用以提高其學習效率,就不能認真地、有效地進行自我吸收和消化,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更談不上取得真正的習得效果。本文將從分析習得和學習的關系出發來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的策略。
習得;學習;策略
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語言習得”理論時提出,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教學采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學習,另外一種就是習得。研究者認為:“學習”(learning)和“習得”(acquisition)是相互對應的概念,“學習”為顯性知識,“習得”被視為為隱性知識,二者是不同類型的知識,因此通過學習應獲得的顯性知識不能轉化為隱性知識;語言習得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過程。
筆者認為,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區分“學習”與“習得”,從理論上看是合理的,“習得”比“學習”方式表現得更為重要。這是因為自然而然地接受及語境的潛移默化往往使學習者更易于掌握一門語言,幼兒習得母語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后天有意識地學習只能使學習者粗略了解所學的這門語言,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許多成年人學習外語失敗的案例中得知。區別“學習”和“習得”會不時告訴我們,二語習得就應該像嬰幼兒習得母語一樣。因此我們在“教”學習者第二語言時,也應該多嘗試幼兒自然習得母語的方法,要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營造出恰當的語言環境。
(一)信息加工策略。
人類的學習過程就是一種對信息自然接收、處理、加工、合并的過程,確掌握有價值的、重要的語言信息,就要經過大腦仔細地甄別、分析、提煉、加工。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地審視第二語言習得中影響學習者認知發展的無意識性和學習策略。因此將信息加工策略分為以下幾種:
1.聯想策略。聯想就是利用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找到已掌握的舊知識與待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的相同點、相似點以及不同點,在新詞中發現已掌握的舊詞,再根據舊詞和此新詞的相互聯系,用舊詞“聯想”新詞,以達到快速高效地掌握新詞的目的。這是一種能調動人們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可以用sub(在下面,副)這個詞根來記subway(地下鐵),submarine(潛水艇),subtitle(副標題)等詞。
2.增減策略。正如同南懷瑾在《易經雜說》中說:“宇宙間的道理,都是一加一減,非常簡單。”正因為增減原理在萬事萬物中的普及,所以在應用起來也是最為普遍和簡便。比如:英語單詞act(行動,扮演,起作用),加上后綴ive就變成了形容詞active(活躍的,活潑的),若再加上前綴inter又變成了interactive(互動的,相互交流的),這是“加”。而有的詞若去掉一部分,也會變成另一個詞,如,減掉discuss(討論)后面的一個“s”,就是體育運動中的discus(鐵餅)。
3.對比策略。所謂對比策略,就是指尋找詞與詞、句與句、詞組與詞組、語篇與語篇等的相關之處以及不同之處。人們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研究、學習某一事物,往往會從不同的層次、角度、方面對它們進行比較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如,英語中有許多含義非常接近的近義詞等,如不進行比較,很容易混淆,如faith,loyalty,trust,trustfulness一組詞,都有“信任、忠實”之意,但faith主要強調“信仰”,loyalty意思是“誠實,忠誠”,trust指“信任、信賴”,而trustfulness則指“誠實,講真話”。
(二)研究探索策略
1.發現型習得策略。這種策略就是讓學習者通過獨立思考,研究探索進而發現所學材料中的各種客觀現象、內在規律,以便更好地掌握它們。發現型習得策略的一般步驟是:(1)提出要探討的問題;(2)明確要探討的問題真正意義是什么;(3)找出問題某種程度的可變性,用以激起繼續探究的興趣;(4)搜集相關的資料;(5)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可以是不同的假設;(6)對比相關資料并得出對應結論;(7)分析并驗證該結論是否正確;(8)總結與橫向比較相關結論的通用性和適用性。
2.創新型習得策略。書本上的知識是靜態的,而創造型習得策略則能使知識充滿活力和挑戰性;填鴨式的灌輸是被動地、枯燥乏味的、學習者不愿接受的,而創造性的學習則是學習與創新同步,使學習充滿興趣和挑戰,使學習過程充滿幸福感和成就感,這也是決定一個人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通過創新型的學習,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開發智力,使自己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加接近成功,總是可以做到先人一步。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成功的習得者往往是腳踏實地、因地制宜地在不斷地為自己營造合適的語境來練習,一方面他們注意隨時提取和加工材料,另一方面他們也懂得如何去分析、歸納、總結、提煉和創新材料,這就需要學習者既要勤奮努力,又要善于思考,這些都離不開科學而有效的習得策略。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P59-80
[2]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P107-189
[3]李哲《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P243-267
[4]丁言仁《第二語方習得研究與外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P90-102
劉娜,遼寧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