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萍
包頭機電工業職業學校
中職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白秀萍
包頭機電工業職業學校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統計教學應如何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是中職統計教學面臨的新問題。本文就統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來探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統計學;統計教學;統計綜合應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大批懂專業、善管理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中等職業學校為適應這種需要,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統計學作為一門工具性課程廣泛應用在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統計學教學應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1、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創新
統計的教學較為枯燥無味,教師往往輕視統計的教學,忽略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統計教學喪失學習興趣,從而被動學習;如果處理得好,學生學習興趣極濃,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面對一些實際問題,感悟到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進行“統計”
2、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離,學生動手能力差。
教學中要注重統計思想和概率的意義的解釋,而不能把重點放在復雜的計算上。一種統計方法只能解決部分實際問題,在面臨新的問題時,需要的是新思想。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現有的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統計思想的解釋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學生不會運用統計學的思維和方法去看待和解決實際問題。決策時只考慮到某種情況的可能性,不知道根據期望收益去作出判斷;在進行調查時,不會選用正確的調查方法獲取資料。這一點在教師中也比較突出。這些問題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甚至關系到統計學專業及統計教學在我國教育中的生存問題。
3、教學手段落后,學生的統計電算能力差。
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WO RD、EXCEL等軟件的統計運算功能,統計課幾乎不介紹,不少學生不會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多數普通函數計算器都具備求和、平均、方差和標準差、相關系數等統計功能鍵。
4、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略顯陳舊
職業中學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主要依據三個方面的信息:一是考勤,二是作業,三是考試。這樣考核評價方法單一片面,忽視對學生統計方法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進學生提高統計實踐操作能力。
(一)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1、增大啟發式教學的比重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采取注入式與啟發式并用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對難點、疑點的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提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然后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逐一肯定正確的回答或否定錯誤的認識,將學生的認識引導到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上來,從而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同時,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設計課內課外相融的大課堂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所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在書本之外查閱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料,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還要通過課內設計的實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實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方案的編制、調查問卷的設計、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綜合指標分析、統計案例分析等內容。統計實訓的課內教學采用精講、示范、多練、答疑的方式;課外教學采用學生自行分散復習和有組織分組制表、制圖、社會調查、整理計算分析等方式。
(二)加強統計實踐性教學
在實踐課程及其教學內容設計上,以應用性知識為主,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性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使實踐性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如統計課程結束后,應安排一至兩周的時間組織學生選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或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與外界的交流能力。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統計學教學中,提倡板書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形式多樣的現代化輔助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加大統計教學創新的含量。教學中將多媒體、投影儀、學生上機實習等信息技術與手段融入到統計教學中,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統計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也節約了板書時間,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直接提高教學效果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提高學生統計軟件應用能力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型的方法論學科,對經濟現象進行數量分析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統計軟件的應用,使得數據處理、顯示、分析和推理變得快速而簡單,使統計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理論和方法的同時,能熟練運用統計軟件,提高動手能力。
(五)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
考核評價學生手段應多樣化,既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注重技能的考核。首先以實驗作業的完成情況來考查學生是否能做到自己去學、學的效果如何、操作水平怎樣。其次,以討論、社會實踐中的表現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再次,豐富試卷題型,增加辨析題分量,以考查學生對知識面、點的掌握情況,重在考查知識運用能力。最后,以學習中的行為表現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學生道德素養的一個方面,它對工作態度的形成至關重要,對學習態度的評定應該在學生學習成績評定中占有一定的份額。
新形勢下社會要求中職畢業生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所以,統計學教學應緊跟時代步伐,通過不斷地探索,總結經驗,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盧海斌.統計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初探[J].統計教育,2000,(2).
[2]賀鏗.關于統計學的性質與發展問題.中國統計,2001.9.
[3]習勤.關于統計教育創新的思考.中國統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