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嘎拉毛
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中心小學
在當前,國家大力倡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關注學生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這也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還停留在以知識為本位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上,必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只有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才能多方面滿足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需求。筆者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做了如下嘗試:
學生和成人一樣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問為什么,也正是這些疑問促進他們不斷地思考,這是他們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基本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積極探究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要站在和學生平等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才能理解孩子們的想法。在孩子面前,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和藹,真誠和寬容。也許有時學生提的問題在我們看來或許很膚淺,或許很幼稚,或許是異想天開,但我們不要忘記他們還是處于成長階段的孩子,他們能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們在積極的思考。我們要給予啟發(fā)和鼓勵,而不能嘲笑或諷刺,打消他們的積極性。相反,要賞識學生,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和靈感,促進學生不斷發(fā)現和提出新問題。
小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有限,當他們產生疑問時,往往還會遇到不知如何表達的困難。我們要教給學生方法,為學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階梯,幫助他們順利地邁過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要切實把學生看作有生命、有智慧、有情感的個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有主動權,有選擇的余地,從而善于探究,樂于探究,享受學習的樂趣,輕松地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小學生富有好奇心,天性又活潑愛動。教師如果能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必然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展現個性,獲得愉快、成功的情感體驗。
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儲備等的不同,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集思廣益,討論問題,并進行概括總結。讓每個學生在組內輪流擔任不同的角色,在自學基礎上進行成果匯報,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和表達的機會,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每個學生因為遺傳基因、成長經歷等的不同,他們的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和成長的速度等方面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同,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珍視每個學生的這種個性和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潛力都能得到釋放,使他們在不同的起點上憑借各自的優(yōu)勢,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借助多媒體的聲音、圖像等信息,使靜止、單調的文字活靈活現,能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真正地動起來,手、腦、口、耳等各種器官協(xié)調共用,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放飛想象,活躍思維,豐富語言,自主、生動、活潑地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
大語文教學觀提倡“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小學語文中的識字、閱讀、寫作教學都要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以及他們所經歷的事情緊密相連,使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的社會、自然背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覺學語文就是在學生活;也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去觀察,去采訪,去真切地體會,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字、詞、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好地去體會作者的感情世界。在教學中,以課堂為起點,努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課文,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語文,并受到教育和啟迪。將語文的觸角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是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樂園,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使語文像磁場一樣吸引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和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更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周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主體性[J].吉林教育,2010(30)
[3]武治娜.小學語文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策略[J].神州,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