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娟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第十六中學
現階段的義務教育改革,是當代教育的一次“地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研究課題,也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必然要面對的一論題,
從事英語教學多年,對于課堂的掌控有了一些自己的做法,也有許多亟待驗證的想法。教與學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是雙方的接受性活動。不是教師教的努力,就能獲得最好的效果,關鍵是課堂上學生有沒有把應該掌握的東西學到手,否則教師即使再有能力和水平,也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一堂英語課,需要老師自己推敲,反復思量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二字呢?我有一些自己的點滴做法。
如今我們接觸的教材,包含內容多,可是我們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學生學習的科目又多,其實,在學生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很多的初中知識點,而又與我們的教學有好多不能銜接之處,這樣的安排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要想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學習有效性就要合理的組織教材和知識點,互相呼應。英語的各類語法是學習的難點,孩子們學起來很有難度。可是語法又彰顯了英語學習的規律,針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語法知識無異于“敲門磚”,是一條可以通行的小近路。我們有的老師走了另一條西化的道路,課堂上不給學生講授語法知識,結果事倍功半,學生學習起來要走很多彎路,基礎好的學生掌握極好,可是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就變的很難。
所以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英語的日常應用和語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無論課時怎么緊張一定要騰出時間來,讓孩子進行段落閱讀,積少成多,而且選材要吸引學生的目光,利用英語的閱讀段落來鞏固,強化語法的實際運用,這樣一些零散的英語單詞、詞組和句子,瞬間就變成了可以接受的定式,孩子們學習起來降低了難度,這樣做,趨利避害。語法在初中英語的實際操作中,應該更加拉近學生日常生活,不是單純的就英語而英語。
不管你是一個天才,還是一個庸才,面對英語的入門都是從背誦開始的。讓學生養成背誦的習慣,英語的學習就成功了一半。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語言的學習來說,沒有任何的竅門可以取巧,如果根基打不穩,如何成就高樓大廈?想脫口而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一定是背誦入門的。
所以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特別鼓勵孩子做好“背誦郎”。可是此“背”非彼“背”。
需要死記硬,可是要吸取精華,而不是隨意選篇,不管是詞語的運用還是布局謀篇都要是精品,有借鑒作用的,一定不能選取那些艱澀難懂的內容。這樣背會了,就是了解了,了解了西方歷史,習慣,名篇和文化,對于學生真是一舉多得。
上課前安排有趣豐富的熱身對話,糾正那些“開口難”的毛病。給學生激情的場所,營造課堂氣氛,互相之間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對于這個浪漫的年齡,允許孩子們浪漫、幻想,講故事,朗誦,讀情詩,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成為心中的向往,用最短的時間把課堂知識實用化。
自課改以來,英語課堂教學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把問答變成自主需要時間,也需要我們作為教師的深度思考,切實的實踐,才能換來有效,甚至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