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軍 魏玉慧 盧玲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為了探討哈薩克族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型利鈉肽(BNP)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哈薩克族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選擇100例健康成人相關資料作為對照組。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較,實驗組心功能呈現不全現象,其血漿BNP水平相對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哈薩克族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逐漸升高是衡量患者心功能是否受損,或者受損程度較為敏感的一個指標,對于治療心力衰竭患者有著較大的臨床價值以及較為顯著的意義。
【關鍵詞】心力衰竭;血漿B型利鈉肽;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f kazak. Methods Select 2013 April to 2014 April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Kazak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linical d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 the relevant data of 100 cases of health adult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of cardiac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showed incomplete phenomenon, its relatively high BNP levels,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f Kazak BNP peptide levels increased gradually is a measure of the heart function of patients is damaged, or a degree of damage sensitive index,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a more significant meaning.
【Key words】Heart failure; Plasma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linical significance
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哈薩克族心理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并對其血漿BNP的變化以及意義進行探討,現將相關報道總結概括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哈薩克族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61~89歲[1]。所有患者臨床表現都滿足相關的診斷標準,根據NYHA心功能分析,其中Ⅱ級32例、Ⅲ級29例、Ⅳ級39例。基礎性疾病方面存在高血壓41例、冠心病27例、擴張型心肌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2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療2周之前,沒有進行任何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也不存在任何肝炎史和既往甲狀腺疾病等,沒有接受任何例如胺碘酮等可能會對甲狀腺功能造成不良影響的相關藥物。對照組患者和實驗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療之前進行了超聲心動圖檢查,測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以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2]。讓患者在清晨接受空腹靜脈取血,使用酶聯免疫法對患者的血漿BNP水平實施監測。
1.3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具體的處理,采用t檢驗均數比較,采用x2檢驗對組間比較進行分析,使用相關回歸分析對所具有的相關關系進行闡述,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患者血漿BNP水平心功能分級的關系以及各個心功能組治療前后的實際血漿BNP水平比較過程中,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血漿BNP水平相對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相比,其血漿BNP治療水平要比治療之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患者血漿BNP水平以及超聲心動圖參數關系之間進行比較時,與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標準在55 mm之上的患者相比較,標準以下的患者血漿BNP水平相對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左室射血分數(LVEF)在40%以上的患者與以下患者相比較,其血漿BNP水平相對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若患者LVEDD不斷增加,LVEF逐漸減少,心功能不斷下降,則其血漿BNP水平就會逐漸上升,和LVEDD之間不具有相關性,和LVEF呈現負相關關系。
在對患者的血漿BNP水平進行比較過程中,冠心病患者水平最高、心率失常患者水平最低,其他患者居于中等地位。這就充分說明患者心理衰竭程度與血漿BNP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
3 討 論
患者心力衰竭的出現以及發展受到其神經體液系統過度激活的影響較為顯著,在急性期,它從根本上能夠代償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時血流動力學的各種障礙,若過度激活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則可能會導致患者的心臟功能以及心臟結構在這種影響之下出現改變,從而讓其心臟功能產生減退的現象。
哈薩克族心理衰竭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活動后呼吸困難、氣短、浮腫等,但是,這些表現并不是判斷患者的唯一指征,超聲心電圖所提示的LVEF以及LVEDD指標受到操作工作人員水平以及條件的限制很難順利實施。BNP主要是由32個氨基酸以及17個氨基酸環結構構成,患者的血漿BNP主要來源于心室,所以,血漿BNP也是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出現不良現象的特異性指標。BNP的釋放可能與患者的心室壓力負荷以及心室容積擴張有關。
患者在接受系統的治療之后,對其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其血漿BNP水平開始不斷降低,其心臟超聲指標沒有出現任何變化。與心功能沒有改善的患者相比較,改善患者的血漿BNP水平下降幅度相對較大,這充分說明心臟超聲指標與其相比較,血漿BNP水平具有顯著的敏感性。因為BNP能夠很快得以釋放和合成,還能夠準確地對其心功能進行集中有效地反映,檢測速度相對較快,所以,可以將其作為評定哈薩克族心力衰竭患者的一個相對主要的指標。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漿BNP水平逐漸升高是其心功能受損一個較為敏感的指標,對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以及治療有著較為顯著的價值以及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景威,容文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型利鈉肽的變化及其監測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3,11:91-92.
[2] 黃 輝,劉 坪,李 佳.血漿B型利鈉肽、胱抑素C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的關系[J].重慶醫學,2013,23:2789-2790.
[3] 郭 英.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檢測意義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2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