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秀梅 林渭珍 張玉芳

[摘要] 目的 探究針對防治腹瀉患者發生肛周皮炎中應用集束化護理的效果。 方法 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共88例腹瀉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4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肛周皮膚護理措施,給予研究組集束化護理的干預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發生肛周皮炎的機率以及皮炎愈合的時間。 結果 研究組發生肛周皮炎的機率是6.82%,平均愈合時間為(2.15±0.45)d;對照組的發生率是18.19%,平均愈合時間為(4.48±2.46)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針對防治腹瀉患者發生肛周皮炎中應用集束化護理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有助于減少腹瀉患者發生肛周皮炎的風險,有助于縮短皮炎愈合的時間,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普及應用。
[關鍵詞] 腹瀉患者;集束化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1-8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bundl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 to prevent and treat perianal dermatitis.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diarrhe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4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erianal nursing,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interfered with bundled nursing.The probability of getting perianal dermatitis and healing time of dermatiti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e of getting perianal dermatitis of research group was 6.82%,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2.15±0.45)days.The rate of getting perianal dermatitis of control group was 18.19%,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4.48±2.46)day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bundled nursing has an ide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 to prevent and treat perianal dermatitis,which can reduce the risk of getting perianal dermatitis for patients with diarrhea and shorten healing time of dermatitis.It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in improving patients' life quali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diarrhea;Bundled nursing;Application effect
外科患者容易受到術后腸胃功能紊亂的影響,使其極易發生腹瀉或者尿便失禁的現象,臨床通常選擇抗生素以及腸內的治療方式達到控制的目的,但容易導致部分患者腸內菌群紊亂而致腹瀉的現象發生[1]。過度的排便刺激會導致腹瀉患者更容易發生肛周皮炎,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共88例腹瀉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通過給予常規和集束干預的對比護理,為探索出適合本院腹瀉患者防治肛周皮炎發生的護理方法,獲得較為滿意的研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共88例腹瀉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知情治療方式并簽署同意書,且患者每天排便的次數均≥4次。將88例患者根據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4例。其中研究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14~81歲,平均(47.5±1.4)歲;24h內排便次數在4~6次范圍的共28例,在7~12次范圍的共16例;大便失禁共19例;便色黃呈糊狀共13例,便色黃且呈水狀共17例,便色墨綠且呈水狀共14例。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最小年齡為15歲,最大年齡為83歲,平均(49.5±1.6)歲;24小時內排便次數在4~6次范圍的共29例,在7~12次范圍的共15例;大便失禁共19例;便色黃呈糊狀共12例,便色黃且呈水狀共17例,便色墨綠且呈水狀共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肛周皮膚護理,選擇氧化鋅軟膏對肛周皮膚給予外涂的方式[2]。給予研究組集束化護理的干預措施,具體操作內容如下:(1)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每天排便的實際次數,排便量以及排便的形狀和顏色等;向患者了解調查他們是否有接受腸內營養的支持性治療,分析患者發生腹瀉的原因是否和腸內營養存在著直接的聯系,統計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情況,觀察患者局部發生炎癥的皮膚狀況,按照不同患者病情的變化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的方法,以做到及時保護肛周皮膚的目的[3]。(2)提前使用預防性的干預護理措施,主要保護的部位是局部皮膚,通過噴灑的方式給予無痛保護膜處理措施;(3)假如某位患者在24h內排便次數≥6次,或者是發生大便失禁需給予及時的處理措施,應選擇生理鹽水對排便后患者的肛門和會陰皮膚進行擦拭和清潔,選擇一件式設計的造口袋物件貼于患者肛周皮膚位置,以達到收集大便的目的[4]。當造口袋出現1/3容量時或者是出現脹氣的現象,應及時進行排放;出現水樣式的大便應及時將其與負壓設備進行連接,以及時吸引掉袋內大便;若發現袋內有糞便漏出應給予更換[5]。(4)處理肛周皮炎的創面措施:當患者便后需使用消毒后的生理鹽水對肛周皮膚進行及時全面的清洗,之后選擇消毒的棉布完全將肛周皮膚擦拭干凈,以確保皮膚的干燥和清潔;針對特殊的患者可給予在創面位置噴灑無痛的保護膜,尤其是針對便呈水樣或者是稀糊狀的患者,必須給予前述的處理措施之后,在給予粘貼人工制作的便收集袋[6]。針對粘貼便袋比較困難的患者,應在其便后完全清洗擦干后,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局部擦拭[7]。(5)護理人員應時刻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需根據患者的病情與飲食喜好幫助其建立科學的飲食方式,注意平衡膳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護患者的腸胃道的系統功能,并注重在日常飲食中加強對營養的攝入,實現機體所需營養的均衡。(6)做好消毒隔離,每次飯前、便后給患者洗手,內褲置陽光下曝曬。
1.3 評價指標
嚴密觀察和記錄患者發生肛周皮炎的實際情況,皮炎程度以及皮炎愈合的時間[8]。按照肛周皮膚發展程度將其劃分為三級別,Ⅰ度:肛周皮膚呈現顯著潮紅,出現丘疹;Ⅱ度:肛周皮膚發生明顯紅腫,有輕微液體滲漏;Ⅲ度:肛周皮膚紅腫程度嚴重,液體滲漏較多,出現潰爛[9]。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生肛周皮炎的情況及嚴重程度
研究組有3例發生肛周皮炎,且均屬于Ⅰ度,發生率為6.82%(3/44);對照組有8例發生肛周皮炎,其中2例屬于Ⅰ度,5例屬于Ⅱ度,1例屬于Ⅲ度,發生率為18.19%(8/4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454,P=0.006),見表1。
2.2 愈合時間
研究組所有患者肛周皮炎部位均在第2日開始出現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2.15±0.45)d,對照組患者均在第4日開始出現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4.48±2.46)d,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753,P=0.024)。
3 討論
腹瀉通常指的是排便的數量以及次數顯著大于日常狀態,并且糞質稀薄,內含未消化完全的食物或是黏液等,通常腹瀉患者會伴隨出現肛門難受、排便緊迫甚至失禁等癥狀[10]尤其是重癥患者或是剛結束手術的患者,因為上時間接受腸內營養供給,服用大量抗生素等,機體內腸道的正常功能發生嚴重紊亂,極易引發腹瀉的發生,這直接加大了肛周皮膚受到擦拭及便液刺激的風險,導致腹瀉患者肛周皮炎的機率顯著提高[11]。
外科患者容易受到術后腸胃功能紊亂的影響,使得極易發生腹瀉或者尿便失禁的現象,臨床通常選擇抗生素以及腸內治療方式達到控制的目的,但容易導致部分患者腸內菌群紊亂而致腹瀉的現象發生[12]。過度的排便刺激會導致腹瀉患者更容易發生肛周皮炎,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關于如何做好肛周皮膚的臨床護理工作,臨床大多情況下是選擇于肛周部位外涂藥物的方法[13]。然而,該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患者受排便次數的影響,需要多次的清洗與擦拭,這樣不僅增加了對肛周皮膚的刺激次數,也加重了皮膚受損的風險。集束護理的工作理念是以探究病因為主,進而對局部的受損皮膚給予精細地統一處理,通過采取綜合措施避免排便的影響,以達到保護皮膚受損的目的[14]。對患者肛周的受損皮膚進行及時的觀察和評價,按照實際的病情變化開展對應的護理。集束護理工作的重點是避免便、尿液對肛周的局部皮膚造成刺激,通過利用粘貼造口袋的方式能夠有效避免這類現象的發生[15]。
當患者結束手術治療后立即提供全面的集束化護理有助于控制肛周皮炎發生的程度,這是因為開展集束護理工作時聯合使用皮膚的保護膜,以及潰瘍粉于患部外涂,對保護肛周皮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此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發生肛周皮炎的機率僅為6.82%,且均是屬于Ⅰ度,無Ⅱ度和Ⅲ度肛周皮炎癥狀的出現,這表明了在患者發生顯著性的腹瀉現象時,立即給予相應的集束化護理,選擇一次性且呈油性的棉質濕巾輕輕擦拭肛周及周邊皮膚,并且要求擦拭的濕巾必須是棉質且柔軟的,以減少因多次擦拭對肛周及周邊皮膚造成不良影響,降低對皮膚的傷害;另外使用噴灑方式將賽膚潤均勻灑在局部的肛周皮膚,以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防止因便液污漬對皮膚的污染,從而有效減少了患者肛周皮炎出現惡化狀況。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針對真菌性質的肛周皮炎應用賽潤膚進行治療獲得的效果性較差,只有在確保肛周周邊皮膚干燥的情況下,給予抗真菌的臨床藥物治療才是實施集束化護理的關鍵措施。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所有患者肛周皮炎部位均在第2日開始出現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2.15±0.45)d,對照組患者均在第4日開始出現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4.48±2.46)d,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常規護理不同的是提供給研究組的是集束化護理,需要對患者的肛周皮膚的創面進行了全面的觀察和評價,對患者排便的狀況加以了解和評價,以為及時提供對癥的藥物護理奠定基礎,這樣的護理措施有效加快了肛周皮炎愈合的速度,選擇造口袋的方式對糞便進行收集,以降低多次腹瀉對肛周及周圍皮膚產生的刺激風險,防止炎癥出現惡化[16]。另外針對使用造口袋收集大便的方式,雖然能夠顯著降低因多次排便對肛周及周圍皮膚造成嚴重刺激的程度,對促進受損皮膚的快速愈合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造口袋的使用必定涉及粘貼縫合技術,假如粘貼技術不夠精良,那將不利于臨床對排便次數以及數量的研究,甚至是對稀糊狀的糞便排放面臨較大難題,所有意識較為清醒的患者常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感,針對是否與臨床上普及與應用造口袋集便的方式仍需在今后的研究繼續完善和改進。綜合上述內容可知,針對防治腹瀉患者發生肛周皮炎中應用集束護理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有助于減少腹瀉患者發生肛周皮炎的風險,縮短皮炎愈合的時間,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李綺慈,呂春梅,莫韶妹,等.集束化護理預防腹瀉患者肛周皮炎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5(2):117-185.
[2] 游秀梅,林渭珍,張玉芳.集束化護理預防腹瀉患者肛周皮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5(17):119-123.
[3] 歐陽錦華,葉雪梅,陳儉慰.爐甘石洗劑與制霉菌素治療老年肛周皮炎[J].實用醫學雜志,2010,7(13):147-156.
[4] 林青,盧葦,邱艷容.賽膚潤預防化療腹瀉患者肛周皮膚損傷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7(8):105-109.
[5] 鐘翠嬋.骨科老年臥床患者肛周皮膚的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0,8(18):117-119.
[6] 馬建萍,柴惠紅,駱一萍.電吹風聯合賽膚潤預防ICU腹瀉患者肛周濕疹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9(19):114-118.
[7] 李杏崧,張莉,李綺慈,等.不同方法處理危重病人腹瀉致肛周皮炎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7(23):118-119.
[8] 林渭珍.集束化護理預防腹瀉患者肛周皮炎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4(5):108-123.
[9] 馮錦屏,胡靖青,黃妮娜,等.集束化護理對重癥患者大便失禁皮膚干預的效果[J].實用醫學雜志,2014,5(14):18-21.
[10] 胡彩珍.集束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在防治ICU腹瀉患者肛周皮炎中的效果對比[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2):147-149.
[11] 黃少華,鄧舒雯,鄭飛玲.集束化護理防治ICU腹瀉患者肛周皮炎的應用初探[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4):75-77.
[12] 李杏崧,張莉,李綺慈,等.不同方法處理危重病人腹瀉致肛周皮炎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4(23):58-64.
[13] 袁玲,李梅,劉曉文,等.護理干預對先天性巨結腸術后肛門吻合口感染及肛周皮炎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5(20):108-124.
[14] 沈菊紅.循證護理干預在ICU腹瀉致肛周濕疹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7(28):187-195.
[15] 張彩玲.ICU腹瀉患者肛周皮膚損傷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4(15):187-195.
[16] 吳小飛.濕潤燒傷膏在ICU重癥腹瀉所致肛周皮膚損傷患者中的應用與觀察[J].藥學實踐雜志,2012,4(1):135-142.
(收稿日期:2015-0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