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0062-01
創造能力的培養,基礎在素質教育,責任在教師,主體在學生。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鉆研,通過對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感受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是主渠道。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樹立學生創新的信心和勇氣,啟發學生想創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讓學生有創新意識,有了意識才能去做。所以在教學數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事例來調動學生想創新的欲望。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首先要樹立信心和勇氣。因為信心和勇氣是認識和從事數學教學的巨大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怪問題,不要訓斥,輕易否定。例如,在數學“比較小數大小時”,0.39和0.4誰大。教學時教學生從高位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4比3大,那么這個數就大。但有的學生立即就舉手說,0.4可以看成是0.40,那0.40就比0.39大,果然加0后,學生能更直觀地比較,容易理解。當時我就對這位學生給予表揚,并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想出更恰當的方法。再比如,我在教學二年級數學提問題的應用題。有20只母雞,有10只公雞,平均裝在5個籠子里。要求學生們提兩步計算的問題。有的同學提每個籠子裝幾只雞?也有的同學改變已知條件,這樣提:把這些雞平均裝在6個雞籠里,每個雞籠裝幾只?對于學生能改變已知條件來提問題,作為教師更要表揚、肯定,引導學生提問題,提高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得到認可,創造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激發,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就更有勇氣和信心戰勝困難,勇于創新。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勇氣和信心的培養是保證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動力。
二、創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使學生敢創新
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力的開發必須在自由而平等的氛圍中才能進行。使學生不論做什么事都有敢創新的精神。要創設這樣的教學情景,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即使學生的想法不完全,甚至不著邊際,也要給予鼓勵、引導,真正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不一定”。不管是后進生,還是優秀生,他們在創新面前都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平等的原則來讓每位同學有創新的機會。例如,有這樣一道題,黑鴿子有4只,白鴿子有20只,每4只裝一籠。根據三個已知條件提問題。有的學生提黑白鴿子共有幾只?有的提黑鴿子比白鴿子少幾只?而有的提每6只裝一籠,共要幾個籠子?也有的提每8只裝一籠,要幾個籠子?有的同學不敢提,但老師給提的同學給予肯定與表揚。其他同學也學著別人提,如平均裝在4個籠子里,每個籠子裝幾只?實踐證明,教學時,教師應竭力消除引起學生害怕的心理壓力,創設和諧寬松的氣氛,自由平等的環境,使學生敢創新,這樣才能促進新能力的培養。
三、多動手,體驗成功之樂,使學生愛創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改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民主與平等。只有使學生愛創新,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對學生動手制做成績給予肯定和贊揚,使他感到成功的快樂。例如,在四年級數學中教學生認識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哪些是對稱軸圖形,哪些不是對稱軸圖形。在教學中,我就讓學生們用準備好的圖形來動手折一折。通過同學們動手折得知,對稱圖形有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不對稱圖形有一般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個動手過程,不僅讓學生認識到對稱圖形的特點,也訓練了學生的知覺思維和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除此外,還應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造能力,如進行小制作、小發明,并經常表揚學生的勞動成果。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發明欲望,體會參與的快樂和創造的愉悅。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標新立異。不能一笑置之或隨意地加以嘲笑甚至批評,而應正確鼓勵并積極引導孩子大膽幻想。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還應設法促使孩子動手參與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尋求答案,體驗成功之樂。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采用方法進行教學,使每位學生都能產生創新的火花。
(責任編輯 文 思)